
2012年以前芭蕉村還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全村119戶,幾乎都住老舊瓦房和茅草房,環境衛生臟亂差,農民收入低于全鎮平均水平。然而,得益于該縣的美麗鄉村建設以及鄉村旅游、特色養殖業的發展,芭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躍成為“海南省小康環保示范村”、“中國最美休閑鄉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芭蕉村是一個傳統的黎族村寨,位于白沙邦溪鎮西北角,離鎮墟3.2公里,交通便捷,屬熱帶島嶼季風氣候,四季如春,芭蕉嶺上有大量的原始生態林,因漫山遍野長著芭蕉而得名。

一、芭蕉村的“前世”
芭蕉嶺全村119戶493人,全村僅有一戶平房,其余的都是年代較久的低矮瓦房或茅草房,村民主要經濟收入依靠零散種植的甘蔗、木薯和水稻等低效作物,產業層次偏低,結構不優,農民人均收入遠低于鎮里的平均水平,全村有42戶是貧困戶,是當時遠近有名的貧困村、“光棍村”“垃圾村”。
二、美麗鄉村計劃
2013年,白沙縣正式啟動芭蕉村美麗鄉村建設。采取農戶出一點、政府出一點、銀行貸一點、集體補一點、企業出一點的方式,共投入3000萬余元進行了整村大改造,讓家家戶戶都住上了143平方米的二層樓房,共59棟??v橫有序的林蔭村道取代了泥濘土路,告別了每到雨季,村里都是泥濘遍地、污水橫流的日子,并成為了白沙縣美麗鄉村建設的樣板。
三、鄉村旅游計劃
芭蕉村地處海南中部,屬熱帶島嶼季風氣候,四季如春,芭蕉嶺上有大量的原始生態林,每天都釋放大量有益健康的天然負氧離子,是個宜居的地方。芭蕉村背靠芭蕉嶺,周邊風景優美,映山映水。芭蕉村是一個傳統的黎族村寨,民風淳樸。村民時而耕作田間,時而捕魚水上,日出而作,日暮而歸,盡顯一派悠遠、和諧的田園風光。
依托芭蕉村的區位和生態優勢,2014年,芭蕉村啟動了鄉村旅游發展計劃,成立了芭蕉村休閑觀光農業合作社,以土地、勞動力、資金入股,發展鄉村旅游產業。依托黎族文化以及村莊周邊的山水、溫泉資源,芭蕉村先后打造了芭蕉客棧、旅游慢道、百果園、南班水庫景觀帶等旅游配套項目,逐漸走上鄉村休閑旅游之路。此外,芭蕉村還整合1460萬元資金啟動休閑農莊建設,打造集民宿、餐飲、自駕、度假等為一體的綜合農業休閑樂園,讓全村在去年便實現了旅游增收15萬元。
如今,走進芭蕉村,遠山蒼翠,近水清澈,綠樹紅花掩映下,數十棟別墅式民居整齊排列,芭蕉客棧、生態停車場、旅游慢道一應俱全。
四、特色養殖產業
除了旅游產業,芭蕉村還重點發展特色養殖業。目前,建成特色種養殖基地3個,養殖五腳豬158頭、山雞2000多只,種植紅心橙12畝,推動農業由低效轉向高效,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芭蕉村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嬗變,農民收入大幅提高。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1年的4106元增加到2016年的10825元,2016年實現了整村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