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中國傳統村落空間形態多樣,文化多元,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歷史文化信息,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和富有價值的旅游資源,更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記憶的重要載體和精神家園,承載著人們的鄉愁記憶。保護傳統村落對于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發展鄉村旅游是振興村落文化的開端。以桂林市靈川縣青獅鎮江頭村為例,研究了村落文化振興和鄉村旅游發展的耦合機制。
發展鄉村旅游是振興鄉村的方法之一,能夠借助豐富的農村資源、多種多樣的地理樣貌,通過發揮自身的優勢,展現與城市不一樣的特色。
1、鄉村旅游的相關概念
在外工作或者在城市定居的人,以類似度假的方式回到老家,雖然這種傳統的方式會給本地帶來一定的經濟價值,帶來了城鄉之間的交流機會,但是其局限性顯而易見。
從時間上來講,一年中只有節假日才能開展這類活動,而且這種鄉村旅游的方式自古皆有,通常將其歸類于探親。
在社會高速發展背景下,一種新型旅游模式逐漸形成,這是一種以當地農民為經營主體,以其所擁有的土地、地方資源和當地特色為主,吸引游客前來消費的新型旅游模式。
以青獅潭鎮為例,選擇發展鄉村旅游業之后,當地政府利用其獨特的優勢——青獅潭,引進了快艇、摩托艇、皮劃艇、水上牽引降落傘等水上體育活動。以獨特的鄉村民俗文化為中心,以農民經營為主體,以滿足城市人享受田園風光、回歸民俗為經營理念,這樣的旅游方式所帶來的積極意義影響深遠,能夠為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改善當地的金融環境,為鄉村帶來新鮮血液。
2、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之間的關系
2.1 社會意義
國家發改委土地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旅游規劃中心原主任石培華博士認為,發展鄉村旅游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全新突破口:一是能夠加快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在發展鄉村旅游的基礎上,使農村地區可以迅速脫貧;二是可與旅游業相結合,讓部分農村地區形成其獨有的品牌優勢;三是在鄉村旅游的帶動下,落實我國的科學發展觀,成為五個統籌的最佳載體,實現可持續發展。
2.2 經濟價值
在發展鄉村旅游業的過程中,村民可以依托鄉村的資源和其獨特的民俗,以投資少、風險小、門檻低、經營靈活的方式獲取收入。在這個過程中,村民直接可以參與整個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改變自身的生活環境,還可以重塑農村的經濟發展模式。
2.3 現實意義
以江頭村為例,當地村民以其獨特的地理風韻和文化底蘊為核心,將文化元素注入本村的形象中,形成其獨特的品牌魅力,打破了常規的旅游模式,讓鄉村不再是一個冷清寂靜的地方,整個村子都更具生機與活力。充分挖掘當地旅游文化后,能夠實現旅游脫貧和鄉村振興。
3、村落文化振興與鄉村旅游發展的耦合
要想推動江頭村旅游業的發展,需要基于地方文化,打造核心賣點,明確江頭村的對外旅游形象,開展針對性的建設活動。
3.1 傳統文化與旅游經濟的耦合
江頭村尚未得到開發之前,當地的文化產業面臨衰退的困境,如何發展成為建設旅游鄉村的難題之一。江頭村文化底蘊厚重,可以利用傳統文化吸引游客參觀,還可以打造特色親子旅游路線。在清朝,江頭村及第人數眾多,是真正的文人學府,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理學家周敦頤的故鄉,具有很好的文化氛圍。
3.2 政府扶持與旅游經濟的耦合
要想推動江頭村經濟發展,必須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引導作用。政府可以制定相關的制度、條例,為文化振興和旅游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并呼吁村民積極參與。地方政府還需要組織當地的村民,規劃鄉村旅游發展路線,打造江頭村的品牌形象,樹立正確的消費理念,鼓勵村民參與到旅游發展項目中,使村民從旅游發展項目中獲得利益,從而愿意長久投入到鄉村振興建設之中。
政府還應呼吁民眾傳承古鎮文化,組織有關部門對當地的古屋進行修繕,從而擴大江頭村的影響力。江頭村未發展旅游業前,當地一直以發展農業為主,單一的生產方式并不能帶領整個村子實現質的飛躍。為此,當地政府積極籌措項目資金,面向旅游市場宣傳具有特色的江頭村風景,不斷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探索集約化經營模式,吸引企業投資,大力推動鄉村振興。
4、鄉村旅游產品升級
鄉村產業需要不斷升級,從而適應持續變化的市場環境。江頭村的發展主線是旅游和度假。需要根據度假的需求,建設相應的旅游設施、民宿、餐廳,提供周到的服務。
4.1 人員升級
由于當地村民的文化水平較低,對于鄉村文化和旅游振興的目的較模糊。例如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村民認為餐廳可以獲得較多收入,因此村民都開餐廳,忽視了其他可能存在的新興產業,出現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政府要認真做好規劃,科學配置人員和資源。
4.2 設備升級
在旅游過程中,旅客希望滿足自身對娛樂的需求,放松身心。隨著近幾年旅游人數激增,游客對于物質文化的需求不斷增加,而江頭村普遍存在基礎建設和配套設施不足的問題,這就需要從各個方面對江頭村的設施進行升級。
5、文化振興和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5.1 資金短缺
資金短缺是制約農村旅游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缺乏多學科、專業高效、充滿活力、市場運作的直接融資體系支撐,是制約農村旅游發展的因素之一。在一些落后偏遠的村莊,村民的經濟水平往往不足以支撐發展鄉村旅游。甚至有些村的道路沒有完全修好,缺乏硬件設施。旅游業的發展需要長期的資金投入,資金回流周期長,一些村民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發展農村旅游。
5.2 人員問題
大部分農村高素質人才進入城市發展,留在農村的村民大多文化程度低、財務意識不強,不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現有的資源獲得最大的效益,即使有很好的計劃,也不知如何籌集啟動資金實施和維護項目。
5.3 規劃和管理效果差
鄉村旅游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規劃和管理。如果管理效果較好,村民可能自愿參與。但是,目前大多數村莊規劃不完善,管理混亂,村民積極性低、合作不夠,阻礙了鄉村旅游的發展。
5.4 競爭意識強烈
國內一些農村存在惡性競爭。由于財務意識淡薄,一些村民和個體經銷商不惜一切代價吸引客戶,例如農戶爭相站在國道兩側招攬客人,每戶贈送的東西逐漸增多,形成了惡性競爭。根據調查,類似的做法導致農戶的利潤非常低,有時甚至會為了吸引游客而虧損,極大地制約了鄉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5.5 未進行科學規劃
由于缺乏資金或者過于自信,當地人認為計劃是無用的,發展鄉村旅游缺少科學規劃。很多鄉村旅游投資開發商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作決定,景觀建設缺乏科學性,沒有歷史文化根源,沒有核心主題,外在形象不清晰,無法給游客帶來良好的旅游體驗。
6、結束語
產業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能否科學、合理、順利地振興產業,決定了農村能否實現全面振興。目前,農村產業存在規模小、分散、雜等問題。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促進農業和農村可持續發展,仍然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利用農村深厚的文化內涵,發展當地特色產業,實現農村各產業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達到雙贏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作者:劉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