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鄉村旅游的發展尚處于初期階段,在許多方面發展還不成熟,實踐過程中會產生多種問題,可以從以下6個方面入手解決。
一 、規劃中加入“人”的要素
鄉村是村莊聚落,它的主體是原住民,然而大量的鄉村旅游規劃中卻存在見物不見人的現象,這不利于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由于鄉村旅游規劃的規劃者以都市人、年輕人為主,他們缺乏對鄉村的認知,不能準確把握鄉村的傳統風貌和鄉土文化,導致鄉村旅游規劃缺乏原住民生活的面貌。
鄉村的空間形態、建筑結構、景觀環境依托于原住民的建設,同時原住民是傳承鄉土文化的載體,他們承載的飲食文化、風俗習慣、宗教禮儀、節慶活動是鄉土文化的“源文化”,也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
鄉土文化需要通過原住民來傳達,他們的衣著、言行舉止都承載著濃郁的鄉土氣息,旅游者只有通過與他們的親身接觸,與他們共同生活在鄉村中,體會原住民的生活氣息,才能真正了解鄉村社會。

二 、鄉土建筑要富有地域特色
鄉村聚落及演變發展是經文化、地理氣候、歷史、宗教沉淀下來的產物,鄉村建筑則是鄉村聚落物質空間的載體。鄉土建筑亦是鄉村旅游中一個重要部分,是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載體,反應出鄉村的整體風貌,蘊含著濃厚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對鄉村旅游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是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但由于鄉村建筑與現代生活的沖突、與周圍環境的不協調,大多數鄉村旅游規劃大量的復建興建鄉土建筑,不注重對傳統建造技藝的繼承、傳統材質的忽略,導致鄉土建筑原有的歷史風貌被肢解,鄉村地域特色缺失,鄉村整體風貌“千篇一律”。要創造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鄉土建筑才能讓旅游者找到不同的鄉村體驗,鄉村旅游才能發揮它獨特的魅力。
三 、構建多業態鄉村產業
鄉村旅游中鄉村產業的單一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鄉村旅游理解的局限,另一方面是缺乏詳細的產業規劃。
鄉村旅游被片面的理解為“農家樂”、“鄉村游樂場”,對鄉村旅游理解的局限主要是缺乏科學性的指導、對鄉村產業的認識不足以及鄉村開發吸引力匱乏,同時帶來設施的使用周期短、阻礙鄉村旅游健康發展等問題。從鄉村旅游的發展來看,歸根結底是缺乏對鄉村產業的總體布局,對鄉村產業規劃缺乏細致性的劃分。
現如今鄉村的開發建設以工業型、農業型、休閑型為主題,開發的產品也過于單一,缺乏詳細性的產業規劃。在鄉村的發展策略上要依托于鄉村的上位規劃和本身資源優勢,進行深入研宄設計。鄉村旅游的產業發展,不僅要依托于當地農業生產,還要完善其第二和第三產業,引導發展多樣化的產業融合,實現構建多元化健康產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