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美麗中國建設,將其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兩步走”的目標;黨的二十大進一步明確,未來五年,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到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實現美麗中國,離不開美麗鄉村建設,筆者在實地調研中發現,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難題。
難題一:重建設、輕規劃,長效機制未健全
調研發現,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部分地方政府部門缺乏全局規劃意識,普遍存在“重建設、輕規劃”的思想。大多數鄉村在建設中未進行前期規劃,也沒有建立后期的監管制度,導致鄉村的空間未能合理使用,部分自然景觀被破壞,建設好的一些設施設備無人管理維護,造成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浪費,也容易出現“千村一面”的局面。同時,長效機制未建立起來,導致出現“促一下就動一下,督一下就搞一陣”的現象發生,美麗鄉村建設未做到常態化開展。
對策建議:
一是堅持規劃引領,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科學合理的規劃,會使美麗鄉村建設少走很多彎路,避免出現東建一塊、西建一塊、雜亂無章的問題,讓鄉村整體風貌更加協調、統一。鄉村規劃應遵循“因地制宜、群眾參與、合理布局、節約用地”的原則,注重保持山、湖、江、田、林及其自然景觀的原生態,保持歷史遺址、人文景觀的原風貌。尊重群眾意愿,因地制宜地進行污水垃圾處理、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綠化美化等項目建設,做到各項資源的合理分配。
二是健全運維機制,高效統籌協調。建立健全農村基礎設施的運維機制,有利于解決“建而不管”、公共資源浪費的問題。要促進基層政府、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等部門協作配合,共同推進農村垃圾污水處理設施等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維護和監管,確保建成一個、運行一個、見效一個,不閑置不空轉。
三是建立監管機制,防止“監管一陣風”。在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相關部門要建立并完善監督管理制度,加大“回頭看”力度,防止“監管一陣風”現象。可以組建工作專班,通過“四不兩直”的方式開展“回頭看”,讓工作有人督、有人推。可以通過獎懲機制等調動干部群眾積極性,充分發揮村鎮干部、群眾的監督管理作用,讓群眾當家做主,全面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難題二:干部干、群眾看,主體意識未激活
調研發現,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社會力量參與度不高,群眾缺乏主體意識,主動性、創造性未被調動起來,存在“干部干、群眾看”的現象,導致干群關系不協調,未形成工作合力。
對策建議:
一是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要把黨的建設貫穿美麗鄉村建設全過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推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以黨的建設推動美麗鄉村建設。要進一步豐富抓黨建促鄉村建設載體,積極開展專題黨課、主題黨日、先鋒承諾、專項服務、專項督查等“五項活動”,推行“四個在一線”工作法,讓責任落實在一線、宣傳動員在一線、工作推進在一線、問題解決在一線,形成黨員干部群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共建共進局面。
二是加強群眾宣傳引導。要激發群眾主體意識,首先要轉變群眾的舊思想,提升綜合素質。要加強美麗鄉村建設宣傳引導工作,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做好宣傳工作,讓廣大群眾認識到美麗鄉村建設的好處,感受到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的改善。同時,要積極培育生態文化,廣泛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扎實推進綠色企業、綠色機關、綠色學校、綠色鄉村創建活動,推廣綠色出行,推進垃圾分類,引導群眾增強生態環保意識,加快形成生態文明建設人人參與、生態文明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難題三:資金少、人才缺,特色產業未壯大
調研發現,美麗鄉村建設起步階段多是通過政府財政投入加以扶持,但后續發展卻難以為繼。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一些鄉村缺少產業支撐和帶動,大多數人才和勞動力選擇外出就業,導致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缺乏資金、人才等資源要素支撐。
對策建議:
一是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產業是一個地區發展的基礎,也是實現美麗鄉村的關鍵。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健康養殖業,積極推廣“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大力發展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做優做強家畜、家禽等養殖產業;大力發展高效經濟作物,抓好不與糧食爭地、適宜山上種植的經濟作物。同時,要科學規劃,突出特色,堅持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謀劃、共同發展,在保護好自然景觀的基礎上推進產業建設,大力發展旅游觀光農業。要利用好采摘園、農家樂等豐富的農旅資源,積極轉換經營方式,大力推進農業產業、歷史文化、鄉村旅游深度融合,促進傳統旅游業轉型升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全力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通過帶動群眾增收,吸引更多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就業,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更多人才支撐。
二要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堅持“綠色生態、安全環保”的現代農業發展理念,以建設無公害農(畜)產品、綠色食品生產示范基地為載體,通過示范基地、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建立完善農藥殘留監控體系、水資源環境監測體系、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和農業行政執法體系建設,實現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良性循環。在推進綠色農產品生產的同時,圍繞地方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糧食加工、果蔬加工、肉類加工等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延長健全完善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三是加大新型農民培養力度。實現美麗鄉村,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最終要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加大農民培訓力度,精心組織現場觀摩、外出學習、專題培訓等培訓活動,培養和造就一支職業農民隊伍。加強對專業骨干農民的培訓,努力培養一批規模化、專業化的生產經營大戶和農民企業家,使他們成為具有較高素質的職業農民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帶頭人,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堅強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