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論述了現階段我國在生態文明背景下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構建現狀以及積極意義,并針對現存的在空間規劃體系建設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策略。
一、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工作中的問題
1.沒有明確空間規劃體系建立的重要性
我國在很多地區的國土空間規劃過程中,對于生態文明建設并沒有進行較為系統的考量,甚至部分地區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還會對當地的生態文明建設產生不利影響,這也就造成了在很多地區的土地空間規劃工作開展過程中,當地的環境會受到很大的破壞,但是這種環境問題并沒有引起相關部門以及當地環境方面的工作人員的足夠的重視。生態文明背景下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要求我們在進行國土空間規劃過程中,綜合考慮到生態環境的實際情況,并且是需要在保護當地生態文明的前提下進行國土規劃的相關工作,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與建設共同發展的新目標。但是在部分地區的工作規劃當中,對于環境保護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認知存在誤區,這就使得這些地區在進行國土空間規劃過程中會對環境造成破壞。
2.具體工作開展過程中造成資源浪費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方面的相關人員對于國土空間規劃的具體認知還不夠完善,在具體的工作方案制定上,并沒有綜合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對于空間規劃體系構建以及生態文明保護的影響,并且在其開展工作的過程當中,并沒有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到國土規劃的考慮范疇之內,這就造成了其在具體建設過程,國土規劃不協調以及環境被破壞的情況。除此之外,由于我國相關政府人員對于國土空間規劃的相關工作方案的制定還不夠全面,就會導致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可能出現重復或者脫節的情況,工作失誤不僅會浪費大量的資源,對于整個空間規劃體系建立工作,也會產生不利影響,首當其沖的就是沒有辦法進行合理的成本規劃,另外,在具體施工周期方面也會有一定的延長。
3.城市設計的管理權限有待明確
在進行過渡空間規劃體系構建之前,各個職能部門需要時間,針對城鄉地區規劃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具體執行范圍進行事前考察,而且考慮到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在實際工作下達過程中,需要與自然資源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綜合考察,確保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不會對生態文明造成破壞。除此之外,城市設計的管理權限也需要進一步明確。空間規劃體系的構建與城市化建設和城鄉規劃緊密相關,這也就要求了相關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明確各方面職責,確保整個工作的順利進展。
4.城市設計長期處于“模糊”地位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城市設計的非法定地位受到了很多爭議,相較于近些年來城市化進程推動下較為注重的城鄉規劃,以及進行設施建設來說,城市設計的存在一直受到詬病。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構建,就需要明確城市設計長期以來較為模糊的地位,在進行體系構建之前,城市設計還是局限于傳統的綠化空間規劃以及景觀建筑等各方面。針對當前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工作的推進來說,城市設計的景觀所需的大量資金支持與實際情況并不相符,這也是城市設計飽受爭議的一個主要問題。因此,在進行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構建過程中,需要針對城市設計模糊的地位進行商榷解決。
二、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過程中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1.建設過程中明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
想要實現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完成對生態文明的保護工作,就必須要在開展工作之前,向所有人明確環境保護對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意義。并且需要將發展理念貫徹到具體的工作和生活當中,在相關工作人員的意識里形成環境保護的具體概念,要求在建設過程中始終秉持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特別是對于一些生態文明建設以及自然環境較差的部分地區,在進行空間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嚴守生態底線,筑牢生態屏障。例如,在規劃和建設一條鐵路線時,需要在具體建設工作開展之前,將途經路況以及周圍的自然環境納入到具體的建設方案制定中,確保在鐵路建設過程中能夠實現對環境的保護,并且提高相關資源的利用率,達到控制成本的同時,又能夠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理念。除此之外,如果在鐵路建設過程中,出于對具體成本的考量,如果涉及到占用耕地以及破壞生態文明,對于這種道路的修建是需要堅決拒絕的。在一般情況下,我國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建立,都是需要以生態明建設為首要前提。因此,在面臨空間規劃建設與資源環境相沖突的情況下,需要保證自然環境保護的優先地位。
2.提高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的技術
由于我國國土空間規劃建設的相關工作人員沒有明確生態文明建設對于我國國家建設的重要意義,在其制定相關工作計劃的過程中,并沒有綜合考慮到生態文明建設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關系。因此,想要在生態文明的背景下進行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就必須要對相關的工作人員進行整體專業素養的提升,確保他們能夠明確生產環境對于整體規劃的重要性,進而在具體工作規劃的制定過程中,能夠綜合考慮實際情況,制定出兼顧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除此之外,在進行具體規劃的過程中,也需要學習成功地區的先進經驗,取長補短,提升自身專業素質,推動空間規劃體系的建立,也能夠為接下來的工作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
3.增加以環境生態為導向的規劃分析方法
在進行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構建過程中,不能夠以偏概全,一個地區的成功,并不意味著成功方案適用于所有地區,在具體工作開展過程中不能夠完全套用成功地區的理論與規劃,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實際情況來制定空間規劃體系建立的具體方案。
4.國家應當提高標準,加強監督
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想要保證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不受影響,除了明確環境保護對于相關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提高方案制定人員的專業素養之外,還需要加強監督,并進行定期的考核與督查,在保證具體工作質量的同時還能夠對環境建設工作實時監控,并在雙方工作相沖突的時候進行及時的解決。
5.樹立生態優先的國土空間規劃價值位序
人類文明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所需要的資源類型也是有很大差別的,以城市規劃來說,在城市化進程的推動下,各種工作的開展更加關注工業產品的原料和市場以及城市建設所需的土地開發和功能區位設計。在未來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應該更側重于生態文明建設與強化生態區位和生態價值的評估。
生態價值體系主要包括生態系統提供的物質產品,生態調節服務價值,生態文化服務價值。從根本上來講,生態系統面向區域的生態調節服務能夠有效保證當地的生態格局平衡,因在進行實際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過程中,需要進行生態區域的劃分,確保具體的工作活動不會干預生態文明。從另一方面來說,在人類活動的區域當中,也需要充分明確生態文明價值的重要性,考慮到生態區域的實際價值,在進行空間規劃時也可以將生態產品的消費作為國土空間的兩個新起點,在完成實際下達工作的前提下,帶動地區經濟增長。
以青海玉樹的三江源地區為例,如果在進行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如果只是單純的強制性要求生態地區的保持,在實際的工作開展過程中,所需要投入的成本過高。但是考慮到當地特有的生態文明以及珍貴的動植物資源,需要放棄部分經濟利益,可以在進行空間規劃時實施生態移民搬遷,確保珍貴的自然資源不受破壞。
總結
綜上所述,在進行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構建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生態文明建設機制加強重視,并且明確優先地位,在具體工作開展過程中,也需要綜合考慮當地的自然條件,確保能夠在生態文明建設順利開展的前提下,實現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成功建立。(作者: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