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園區作為是城市發展地方產業、提升經濟實力的重要平臺,盡管智慧物流園區在不斷發展、壯大,但是發展中依舊存在規劃不合理、智慧物流技術覆蓋率低、服務模式單一、產業化水平低等一系列問題,都是亟需智慧物流園區在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探討并破解的難題。
1.智慧物流園區特征
1.1 智慧物流泛在化。基于“智慧”發展理念,智慧物流園區充分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通過 EDI、條碼系統、RFID、自動分揀、GPS/GIS、無線移動終端等技術手段,將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管理覆蓋到園區的每個角落。
1.2 數據服務系統化。智慧物流園區依靠感知節點和網絡設施的部署,實現業務末端各種數據、信息的采集,借助傳統的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同時運用云計算、大數據、數據挖掘與分析等新技術,依托園區的智慧運營平臺,可以為園區客戶提供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各方面的信息服務,進而為用戶分析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撐。
1.3 整體運營智能化。智慧物流園區的運營系統主要包括運營支撐平臺、電子支付平臺、物流電子商務交易管理系統、物流運營操作管理系統幾部分構成。運營支撐平臺主要為客戶提供呼叫中心運用管理、在線客服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營銷管理等方面的服務;電子支付平臺為用戶提供多場景的支付解決方案;物流電子商務交易管理系統主要為用戶提供超市管理、商鋪管理、行情管理、運輸委托管理、倉儲委托管理、廣告管理、信息管理、代墊貨款管理、倉單抵押融資等方面的增值服務。
1.4 資源共享平臺化。智慧物流園區輻射范圍廣泛,是為各類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的產業聚集區,采用各種智慧物流技術實現信息的高度共享,打破傳統物流園區的“信息孤島”,實現信息的互通共享。
1.5 產業服務全程化。依托智慧物流園區的數字化平臺,使物流園區的服務由一體化物流服務轉向一體化供應鏈服務,打通信息孤島、物理孤島,聯通產業鏈上下游,為用戶提供涵蓋運輸、倉儲、交易、商機創造、后勤保障、物業管理、金融等全方位、全流程的一體化服務,營造良好的商業環境,促進園區用戶的高效發展。
2.智慧物流園區運營中存在的問題
2.1 信息共享不足,“孤島”難以打破。園區信息化建設投入不足,一方面,攝像頭、掃描識別設備搜集到的人、車、貨等方面的信息都是相互孤立,無法實現信息的互通共享,經常出現“信息孤島”現象,進而無法從整體上分析、判斷、統籌規劃物流活動與相關業務,實現園區各項決策的最優化;另一方面,產業鏈中大部分成員、大部分活動環節缺少有效的聯通手段和技術,且企業信息壁壘依舊存在,資源整合力度不足,園區信息化平臺沒有發揮充分的信息互融互通以及外部協同的作用,入駐園區的企業獨立運營,缺少信息的互通共享,“物理孤島”問題也無法有效解決。
2.2 智慧平臺服務功能不完善,低于用戶預期。數據顯示,近七成的物流園區都構建了公共信息平臺,但是平臺的服務功能依舊局限于信息發布、數據傳輸、倉儲管理、運輸管理、物業管理等方面,其他增值服務功能缺失,能夠為用戶提供的服務項目較少,無法滿足用戶智能化、一體化、信息化的運營需求,無法滿足資源整合、集約化發展的需求,以至于園區市場競爭力弱,招商引資速度慢,造血、回血功能達不到預期。
2.3 智慧物流技術覆蓋率低阻礙園區運營效率提升。智慧物流園區應該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以及 EDI、RFID、傳感監控、無線移動終端等技術手段運用于日常業務運營管理以及產業鏈成員協同發展中,但從整體上看,大部分園區智慧物流技術覆蓋率低,僅僅用于園區內部分作業環節中,無法實現基于智慧化平臺支撐的人、車、貨、事件等的全面感知、數字化融通整合。
2.4 運營服務模式亟需配套提升。物流園區入駐較多的是電商企業、物流企業、加工企業,部分物流金融企業、保險公司、運營商等也逐漸入駐,促進了智慧物流園區生態圈的形成,園區服務逐漸由單一的車貨交易服務向提供管理系統會員服務、招聘培訓收、呼叫托管服務、物流金融業務、物流設施設備銷售、保險代理、創造商業機會等方向規劃發展,但是缺少行之有效的模式和標準借鑒,加之智慧物流平臺功能不完善、智慧物流技術覆蓋率等多方面的原因,阻礙了這些服務模式有效地落地推廣。
2.5 園區運營管理人才匱乏。智慧物流園區運營中,引用了大量不斷更新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帶來了整個園區建設規劃、運營管理的持續變革,這就需要物流人才精通物流信息管理、物流戰略規劃、產業鏈融通、國際物流等方面的知識、技能,同時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抗壓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對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迫切,而與之配套的運營管理人才卻非常匱乏,加之部分園區作業環境差、福利待遇達不到預期等原因,難以吸引高層次人才的加入。
3.智慧物流園區運營優化路徑分析
3.1 基于智慧物流技術再造業務流程。智慧物流園區的業務流程再造主要從戰略流程、業務流程兩大方面開展。業務流程再造方面,應該基于智慧發展理念,梳理物流園區線上、線下業務流程,采用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的技術和手段再造、重塑流程,可以選擇主要業務流程,如倉配一體化業務流程,梳理業務流程中涉及到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方面的信息,在各個業務環節加強信息化建設投入,采用條碼識別、射頻識別、無線傳感、通信技術等技術、設施設備實現數據信息的及時采集、跟蹤、反饋,在權限范圍內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打破“信息孤島”,促進園區各個業務環節運作效率的提升。
3.2 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平臺功能。加強智慧物流平臺構建的頂層設計,從物流園區的戰略定位、規劃和空間布局方面合理統籌,基于“端、云、平臺、應用”的標準模式,實現園區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模式。智慧物流平臺應該具備基本功能、核心功能和增值功能。其中,基本功能包括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數據處理功能、基于應用視頻監控等技術的安防電子監控功能、基于平臺的信息發布服務功能、基于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園區資產管理功能以及為入駐企業提供辦公自動化服務;核心功能包括智能運輸管理、智能倉儲管理、在線交易功能、交易撮合推薦、決策分析功能、物流計劃管理、合同管理等;增值功能包括金融服務功能、政府監控功能、保險代理功能、業務培訓功能、關務代理功能等。
3.3 提升園區以及入駐企業的運營效率。無人化、智能化是物流園區的最終發展方向,智慧物流園區應該基于長遠發展,不斷提升智慧化建設和管理水平,基于大數據驅動,將數據挖掘、虛擬仿真、無線傳感等智慧物流技術以及高位貨架、自動機器人、無人機、智能識別監控設備等先進設施設備運用于園區日常業務運作以及管理中,構建“物聯網 + 物流園區”的發展模式,依靠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的日益成熟,可以在物流園區大規模構建人機協同的運作模式。
3.4 完善園區運營服務模式,提升盈利水平。基于智慧物流平臺功能的完善以及智慧物流技術廣泛覆蓋率,智慧物流園區應該完善園區運營服務尤其是各項增值服務模式,改變傳統的租賃場地費 / 管理費的盈利模式,進而探索基于信息服務、咨詢服務、代理服務等增值服務的業務如何搭建和開展,使智慧物流園區盈利模式多元化,進而提升園區盈利水平。
3.5 加強智慧物流園區人才的引進與培養。一方面,積極創造良好的人才引進環境,強化重視人才意識,加強人文關懷。另一方面,加強園區內部人才的培養,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從園區管理人員中選拔一批職業素養高、技能水平強的人員,有目的、有計劃地支持人才的培養和發展,采用脫崗培訓、專家講座、訪問參觀、崗位試用等培養方式,加大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物質提供與精神激勵相結合,構建完善的用人、留人體制,為園區的發展提供助力。
4.結束語
智慧物流園區作為供應鏈上的重要節點,具有功能集成、設施設備共享、信息互聯互通、資源集約利用等功能,智慧物流園區的健康有序發展,有助于提升社會物流服務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碳中和”、“碳達峰”戰略目標的實現。智慧物流園區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還涉及到用地、稅收、融資等外部環境的影響,文中主要基于智慧物流園區自身的運營和發展的路徑進行研究,但是園區的發展離不開外部宏觀環境的優化,政府部門應該優化營商環境,依據產業規劃,從整體上科學合理規劃園區布局,為園區建設提供用地、稅收方面的支持,統籌規劃、整體協調,強化政府各職能部門的協作性,制定有利于人才引進的政策,為智慧物流園區的發展提供豐沃的土壤。(作者:夏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