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關村創新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但與硅谷等標桿科技園區相比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項,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關村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戰略目標還有較大差距。新時代,中關村要繼續發揮創新旗幟作用,強化使命擔當,把握戰略主動,在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支撐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引領國家創新發展中有更大作為。建議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發力:

一、緊扣國家科技戰略需求,努力在打造世界級原始創新策源地上發力
當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全球創新版圖加快重塑,我國開啟了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新征程。中關村是我國創新資源最為密集、創新基礎最為雄厚、創新主體最為活躍的區域,有責任有能力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當好排頭兵。中關村要把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服務支撐國家實驗室建設,系統布局新型研發機構,積極構建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的創新聯合體,引導企業聚焦國家最緊急最緊迫的方向全力攻堅,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前沿顛覆技術突破,努力搶占全球創新制高點,在全球舞臺彰顯中國“創新力量”。
二、發揮新時代深化改革試驗田作用,努力在開展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上發力
中關村要把握國家支持開展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的重大契機,以人才第一資源和各類創新主體發展需求為導向,推出更為系統、更有力度的先行先試改革舉措,重點圍繞科技成果轉化、人才發展、科技金融、知識產權、新經濟監管、創新治理等方面,落地形成一批標志性、突破性、示范性的改革試點成果,為我國推進全面創新提供經驗、提供方案,營造創新友好型的制度環境,構建國際一流的創新創業生態。
中關村尤其要把解決創新人才發展瓶頸作為重要抓手,強化人才差異化政策創新,增強對各類創新人才持續吸引力,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一是重點依托大科學裝置、交叉研究平臺、新型研發機構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加快全球戰略科學家等頂尖人才引進,并進一步完善國際人才出入境服務,加快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增強國際化教育醫療服務水平,以一流服務讓國際人才真正扎根中關村。二是針對青年人才活力持續集聚乏力問題,要聚焦青年人才最為關注的落戶、住房、子女教育等緊迫需求,出臺更多實質性舉措。比如,在住房保障方面,引導各區對在分園就業的青年人才提高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房的定向配置額度;可以結合首都都市圈建設,在更大范圍解決在京青年人才住房難題,如通過政策協同,實現在京就業繳納社保且尚未購房者可在通勤圈區域內購房置業。
三、瞄準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新高地的目標,努力在世界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上發力
北京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特征是創新驅動,最核心的任務是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中關村是北京發展高精尖產業的主力軍,對首都經濟可持續發展形成了有力支撐。未來,中關村繼續發揮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的源頭動力和重要引擎作用,要抓好三個重點:一是加快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以高水平科技供給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打造具有技術主導權的世界級產業集群。二是加快推動“企業矩陣”擴容,打造覆蓋不同階段、不同領域的創新型企業矩陣,壯大高能級創新引領型企業,培育高成長高價值企業,激活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形成充滿活力、孕育潛力、積蓄實力的企業發展格局。三是加快推動一區多園統籌發展,尤其要引導中心城區分園外溢的高精尖創新成果和優質服務畢業項目在郊區分園落地轉化,探索“中心城區-郊區”分園產業有序轉移的有效路徑,支持郊區分園打造一批產業定位明確的特色化高品質專業園區,推動形成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合力。
四、服務和融入國家新發展格局,努力在開展高水平國際創新合作上發力
目前受國際科技競爭加劇、地緣政治關系深度調整、疫情之下國際交流往來受阻等影響,全球科技創新合作面臨新的挑戰。中關村要善于變中求新,危中尋機,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高水平國際創新合作,在服務融入國家新發展格局中主動作為。一方面,依托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設,謀劃布局京津、京雄兩大科創走廊,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推動京津冀創新協同縱深化、網絡化。另一方面,聚焦“一帶一路”倡議、RCEP協議空間范圍,構建多邊、多元、多層次的國際創新合作機制,探索符合新形勢的國際合作新路徑,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積極參與國際科技治理,提升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能力;同時,加強“中關村”品牌整體謀劃,提升“中關村”品牌國際影響力。(作者:趙弘 哈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