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樹,靜待花開。2012年,在呈貢南端萬溪沖的荒地上,規建部門工作人員正對照著圖紙開始構思。彼時,昆明呈貢信息產業園區剛剛成立,是云南省唯一以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數字經濟產業為特色的專一園區。伴隨著數字經濟產業的起步,大家對園區的未來充滿期待和擔憂。
2021年,呈貢信息產業園區優化提升后更名為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著力在全省打造一片數字經濟產業發展高地。2022年,是該園區建設的第10年。10年前的荒地如今廠房林立,浪潮、移動、紫光芯云等企業紛紛入駐并布局生產線。
截至去年底,該園區全年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30.88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0.99億元,增速達9.61%。當初的構想一個個變成現實。
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六通一平”
“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的發展是從修路開始的?!痹搱@區規劃建設部一名負責人說。2014年,該園區有了初步發展規劃,但大家對信息產業、數字經濟的概念還不了解。要發展,先修路。就在這一年,該負責人進入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工作,投入基礎設施規劃建設。
43號路、151號路、152號路是率先開建的3條道路,也是萬溪沖數字經濟產業片區的3條主干道。這幾條道路為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開了個好頭。
2016年,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151號一期、153號二期等7條道路,水、電、路、氣管網等配套工程建設完成;10千伏電力專線引入園區工程;三大運營商入駐。2018年,該園區污水及中水處理工程項目(一期)全面建成,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成功聯網。
目前,萬溪沖數字經濟產業片區已實現“六通一平”,建成10條道路總長10.2公里,建成10千伏電力專線6條、110千伏變電站2個;建成自來水供水工程1個、工業用水供水項目1個、污水及中水處理廠1座。最先建設的43號路、151號路、152號路3條主干道已更名為興園路、智慧路、信息路,連通各個企業。在10年前的荒地上,企業正在熱火朝天忙生產。
孫永嬌是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財務部的一名工作人員,進入該園區3年來,她對這里的變化感嘆不已?!半m然離主城區較遠,但園區內有食堂、交通車、便利店、咖啡店,基本滿足了大家的日常需要。園區建設也從未停止。以窗外的這片地為例,我參加工作時,這里被圍上了藍色的遮擋板,灰塵很大。如今再看,現代感十足的企業辦公區已建成,道路也更加干凈整潔了。”
“10年成規模,20年建成。如今看來,園區成立之初定下的目標按進度逐個實現?!痹颇鲜底纸洕_發區規劃建設部負責人說。
小吃街搖身一變成為科技高地
2016年,趙永能創辦了昆明花易寶科技有限公司并入駐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云上小鎮,成為該園區較早一批創業者之一。這些年來,他多次參加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組織的培訓和路演活動,加大與其他創業者的溝通交流力度,企業快速實現數字化轉型。2017年,昆明花易寶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全國首家撮合花商與花農在線交易的垂直電商平臺正式上線,目前,該平臺注冊花農、合作社超過3000戶,注冊購買商超過22萬家。
云上小鎮是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的一個核心基地。有人說:“如果把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比作一輛正在奔馳的列車,那么云上小鎮猶如這輛列車的新引擎?!?017年,經過1年多建設,云上小鎮投入運營,當初的大學城小吃街搖身一變成為科技高地。由于數字經濟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小鎮面臨產業基礎薄弱、企業資源匱乏等問題,既無產業發展經驗,更無招商引資扶持政策。
面對這些情況,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結合實際,從爭取項目落地、完善配套設施、創新工作方法、轉變運營思路等方面開展工作。在政策上,制定推出《昆明市呈貢區人民政府關于支持云上小鎮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試行)》《云上小鎮企業孵化運營管理制度》《云上小鎮辦公場所使用管理規定》;在服務上,堅持每日小鎮場地巡視和每季入戶走訪,收集企業意見并形成服務清單,及時為企業紓困。
5年來,云上小鎮累計服務入園企業1200余家,兌現扶持資金24960.89萬元。目前,云上小鎮已入駐企業573家,累計帶動就業約4000人,截至去年底,累計營收近70億元。國家雙創示范基地、云南省雙創示范基地、云南省園區非公企業黨建示范點、云南省軟件信息產業園等18項創業創新載體、黨建服務平臺、專業“園中園”先后在這里落地。
現在,走進云上小鎮,公共會議室、健身房、咖啡吧等設施為企業提供交流平臺;公共WiFi、全覆蓋的5G網絡滿足大家的移動辦公需求;人臉識別、數字防疫系統投入使用,智慧辦公環境進一步提升。
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基本形成
產業是發展之基,項目是產業之本。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自成立以來,瞄準建成“云南大數據中心、信息產業高地和核心園區”的目標抓項目建設,率先啟動云上云·云南省信息化中心(首期)項目、昆明浪潮云計算產業園(一期)項目、昆明呈貢科技信息產業創新孵化中心項目等。
2017年,昆明浪潮云計算產業園(一期)項目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成為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首個落地的用地類項目。作為全國最大的分布式云“浪潮云”的七大核心節點之一,昆明市政務云中心也正式投入運營。2020年,浪潮云南智能制造生產基地產品正式下線,實現PC機、服務器“云南造”。兩期項目可以說是該園區的標桿項目,為園區智能制造和信息化、數字化建設開了一個好頭。浪潮集團云南公司董事長薛兵表示,昆明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水平雖然不及東部等發達地區,但在項目建設之初,浪潮便看好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的前景。“5年多來,園區給了我們很多資金和政策上的扶持,相信下一個5年,浪潮能交出一份更好的答卷。”
近年來,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遵循“高起點規劃、高品位建設、高標準發展”原則,瞄準國內外信息產業的龍頭企業,掛圖作戰、精準招商。在招商過程中,加大跟蹤服務力度,實行“一個重點項目一個微信群、一個聯系領導、一個服務團隊、一張時序進度責任表”的招商模式。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主要領導主抓招商工作,既掛帥又出征,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
目前,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全力推進輻射南亞東南亞區域性國際數字經濟產業示范園區建設,昆明浪潮云計算產業園、中國移動(云南)數據中心一期、云上云·云南省信息化中心(首期)等重點項目投入運營;華為、微軟、谷歌等行業領軍企業入駐園區;三耳、楷碼、跨境電商等成長性良好企業在園內成功孵化。2021年,該園區新增124家入駐企業,產業鏈“生態圈”不斷做大做強。目前,該園區已累計入駐企業859家,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基本形成。
按照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優化提升后制定的實施方案,該園區將建設“一個高地”,實施“雙輪驅動”,服務“三張牌”,圍繞“四大目標”,推進“五大融合”,培育“六大產業”。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力爭到2025年,主營業務收入達60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超過200家,形成云南特色的數字經濟產業生態體系。在此基礎上,再用5年左右的時間,力爭到2030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突破千億元。
創業者說
園區搭臺讓青年創業者有盡情施展的空間
畢業6年,90后小伙史明圓已是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的“明星人物”。史明圓牽頭成立的昆明市呈貢區青年創業創新協會是全省首個縣區級創業創新協會,匯集300余家青年創業公司,這些企業有不少來自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史明圓認為,自己之所以能成功創業,得益于云上小鎮搭建的平臺。
“云上小鎮搭建了青年創業人才匯聚和思想交流碰撞的平臺?!笔访鲌A表示,高校環繞的天然優勢加上完整的配套、全面的政策,營造了濃厚的創新氛圍,讓青年創業者有盡情施展的空間,更愿意扎根呈貢。
2014年,創業者李颯從云南民族大學畢業后,和團隊小伙伴在呈貢區春融街租了一間50平方米的辦公室,創辦了昆明微輿科技有限公司,后改名云南耳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主要從事網絡輿論風險評估,致力于打造成一家互聯網輿論風控企業。
2017年,云上小鎮投入運營后,李颯成為第一批入駐小鎮的創業者之一。她不僅享受了3年辦公場地免租的優惠政策,還在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組織的沙龍、講座等活動中認識了一批和她一樣的創業者,互相碰撞創業思想火花。在團隊的努力下,企業發展蒸蒸日上。“我們入駐的中關村e谷每年都會舉行‘e谷之星’評選,獲獎企業可以減免相應的物業費,我們公司連續幾年上榜。對于初創企業而言,租金、物業費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減免相關費用讓我們有更多資金開展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p>
李颯表示,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相關部門還定期上門走訪開展服務。近年來,耳尖科技公司加速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業務布局,小語種人才缺乏。今年,通過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組織的招聘對接會,耳尖科技公司成功招到了泰語、越南語、緬甸語、老撾語等6名小語種專業人才,夯實了面向南亞東南亞信息安全領域的研究能力。
目前,耳尖科技公司已從入駐園區時的60平方米擴大至586平方米,年產值累計增長超200%;公司員工從最初成立時的3人增加至40多人,規模逐漸擴大,并成為多個高校的實訓基地。
“園區發展帶動了企業成長?!崩铒S表示,隨著公共基礎設施從無到有、行業龍頭陸續入駐,園區創新氛圍日益濃厚,其公司將繼續夯實基礎,打造一支優質創新隊伍,乘著數字經濟的東風,在行業中展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