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者將1998—2014年期間廣東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運營模式劃分為以下5種:政府主導企業運營型、政府引導企業運營型、政府引導院地合作型、企業自主運營型和農民自發政府推動型。2018年全面啟動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運營模式均屬于第1種類型。雖然廣東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仍然存在園區產業規模差異大,自身科技創新能力弱,綠色化、優質化程度不高,地域化、特色化優勢不足,區域公共品牌帶動力不強等問題,但這些問題在廣東打造產業園2.0版的過程中將逐步得到改進。
如今,現代農業與食品業已成為廣東省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之一。根據《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廣東省將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與食品業,推動其向精細化管理、高質量發展轉型,到2025年,形成產值超2萬億元的產業集群。借鑒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廣東經驗”,提出以下6方面針對我國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啟示。
(一)做好統籌規劃,擴大園區的類型和覆蓋面
高位推動是廣東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首要經驗。鑒于自2017年啟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和認定工作以來,各省市在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探索,有效推動了各地現代農業的發展,但同時存在主導產業布局不合理、同質化問題嚴重的實際,建議各省市要積極把握國家支持農業特色產業集群建設的機遇,做好頂層設計籌劃,突出地域產業特色,謀劃特色產業集群創建,推動擴大我國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種類及其覆蓋面。此外,雖然有數據顯示,2017—2021年我國已建立了57個境外農業園區,但其數量和覆蓋面仍然很小。因此,具備一定經濟實力的農業大省要創造條件,推動培育農業企業到境外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提升我國現代農業的國際化水平。

(二)明晰產業定位,促進產業和區域協調發展
基于粵東西北地區經濟相對落后的實際,廣東自2019年起就設立了省級財政支持的粵東西北地區農業產業園,以及珠三角地區自籌資金產業園類別,實現了地域和產業的全覆蓋,有效支撐了粵東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鑒于近年來國內不少農業產業園因主導產業雷同導致“果賤傷農”“豐產不豐收”現象頻發的實際,建議各省市要依據當地產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產業資源,謀劃創建地域優勢明顯的農作物、畜禽、水產品為主導產業的產業園(產業集群)項目儲備庫,破解主導產業高度集中的問題,豐富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業產業園類型,培育壯大省級、地市級特色農業產業園梯隊,在錯位發展過程中帶動各地區現代農業的協調發展。
(三)強化科技支撐,推進各類園區高質量發展
據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統計,截至2022年6月,廣東有10家國家級農業科技園,42家省級農業科技園,2021年農業科技貢獻率達71.30%。農業科技的創新發展為廣東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提供了有力支撐。借鑒廣東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服務精準化的成功經驗,建議各省市要加大對現代農業產業園科研專項經費的支持,強化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鼓勵各類高校、科研院所組建現代農業產業園專家服務團,推行“一園一平臺,專家進企業”的科技服務模式,明確服務目標任務,圍繞良種繁育、重大疫病和病蟲害防控、農作物機械化采收、農產品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開發等產業發展瓶頸問題開展攻關,推廣先進適用新技術,為農業產業園提供全產業鏈的科技支撐服務。
(四)培育特色品牌,強化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
2022年6月10日農業農村部印發《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2022-2025年)》,明確指出要加快農業品牌打造,促進消費升級,全面提升農業品牌競爭力、影響力和帶動力。從2022年開始,將根據產業規模、品牌基礎、市場消費和國內外影響力等要素,分品類、分梯次、分年度培育1批農業品牌精品。注重打造產品品牌,強化市場體系建設。“把市場挺在前面”是廣東現代農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成功經驗之一,因此,各省市要借鑒廣東打好產業、市場、科技、文化“四張牌”,推進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建設的經驗做法,講好特色農業品牌文化故事,唱響地域優質農產品品牌,著力構建地方特色農產品市場體系,著力破解農產品“豐產不豐收”的難題。
(五)注重文化賦能,挖掘農業產品多功能價值
2021年11月17日農業農村部印發的《關于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推動鄉村農文旅一體化發展,為加快農業現代化、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設立文化功能性產業園是廣東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創新舉措,通過挖掘傳統農耕文化的時代價值,講好嶺南荔枝文化故事,使荔枝佳果火爆全國、暢銷全球,銷售價格屢創新高,成為廣大荔農的“幸福果”“搖錢樹”,正是文化賦能廣東水果產業的生動實踐。促進農耕文化與農業、農村的融合發展、重塑農耕文化的美學價值,業已成為研究者的關注焦點,發展休閑農業園區也已成為世界農業發展的新趨勢。因此,各地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和傳統農業文化的價值功能,促進現代農業的高質量發展。
(六)完善評價體系,推動農業產業的綠色發展
世界各國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都高度關注農業的綠色、可持續增長。綠色化程度成為我國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4個維度)的關鍵指標。
要發揮現代農業產業園在產地環境治理、生產過程控制、產品質量提升、市場營銷服務等方面的引領作用,加快物聯網、大數據、智能裝備等在園區的應用,提升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水平。鑒于各省市在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方面存在一二三產業融合度不高、對區域經濟發展帶動作用不明顯、園區建設考核與驗收標準脫離實際等問題的實際,建議各級政府要完善現代農業產業園評價體系,注重提高產業綠色化程度、產業融合化程度、聯農帶農效果等評價指標的權重。(作者:楊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