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東莞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呂鵬率隊參加“陽光熱線”直播時透露,東莞將在5年內整備10萬畝連片產業空間,打造60片現代化產業園,促進形成龍頭帶動、上下游協同、產業鏈集聚的產業發展格局。
呂鵬介紹,今年東莞將掀起一場“空間革命”,對空間格局和空間治理模式進行較大幅度的變革,系統性解決空間瓶頸,“把有限的空間資源統籌起來,用在刀刃上,才能承載大產業、大項目、大設施,才能實現高質量、高品質的發展”。
在現代化產業園區內,東莞將實施一系列保障舉措,比如,對于“工改工”項目容積率上不封頂,凈地塊容積率可直接賦值4.0.生產用房最高分割轉讓比例提高至100%。
打造低成本空間:
5年整備10萬畝連片產業空間
為改變現有鎮村工業園小、散、亂問題,接下來,東莞打造出一批符合國土空間規劃、有利于城市形態功能完善的現代化產業園區,形成以產業集聚為核心的創新創業平臺,提升東莞城鎮化質量,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陳巡介紹,目前全市已識別出一批重點整合片區。在重點整合片區中,綜合運用“三舊”改造、土地整備、閑置用地盤活等多種手段工具,五年內全市整備10萬畝連片產業空間,打造現代化產業園區,從中整理釋放出3萬畝產業凈地,構建1.5億平方米高品質工業上樓空間,建設3000萬平方米低成本產業空間,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多個特色產業集群。
目前,全市已識別劃定60片現代化產業園區,總規模約10萬畝,這些片區以存量為主。未來,在供應上,打造3個三分之一空間載體,三分之一空間政府收儲招引龍頭企業,三分之一空間由社會資本建設高質量工業大廈,三分之一空間建設公共配套設施和低成本產業空間;在時序上,形成3個三分之一滾動開發,園區按照每年“統籌1/3、拆除1/3、動工1/3”的節奏有序推進。
優化供給服務:
“工改工”審批壓縮“3個50%以上”
呂鵬表示,市自然資源局將以項目落地建設為王。一方面,強化資源統籌管理,推進“標準地”、點狀供地等實施,構建高效的空間供給機制。另一方面,推進審批提速。
去年市自然資源局針對重大項目實行“互聯審批 圍合供地”,審批時間大幅壓減一半,今年在此基礎上推進“工改工”融合審批,由一個科室全程統籌,打包一次上會審批,非必要不征詢,同一項目不反復征詢,將審批申請材料、審查內容、流程時間壓縮“3個50%以上”,最大力度為“工改工”項目提速。
同時,東莞還出臺了拆賠補償標準、區片容積率、區片地價等舉措,打造高效透明的“三舊”改造新體系,為社會各界投身“三舊”改造創造良好的環境。
在支持現代化產業園區建設上也給予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在拓寬資金來源上,對于現代化產業園區可靈活利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專項債、“工改居商”反哺等方式籌措啟動資金,通過物業置換進行補償,減輕資金壓力。在保障規模指標上,園區范圍內缺乏用地規模、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的,不超過交給市統籌招商產業凈地面積70%的部分,由市保障用地規模和新增建設用地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