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園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和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擔負著聚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城市化建設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園區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高新區、開發區、科技園、工業區、產業基地、特色產業園等以及近來各地陸續提出的產業新城、科技新城等。產業園區作為產業集群的要載體和組成部分,現在園區經濟效應已引起越來越多人關注。
進入“十四五”時期,直面低碳時代的高標準和高要求,環保產業從傳統型向智能化、智慧化、數字化轉型,強化5G、智能智慧、大數據、區塊鏈、虛擬現實等互聯網技術在環保領域的運用,對于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對于環保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以及提升環保企業的效率和效益都具有重大意義。
近年,隨著我國國民和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上升,國家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推動行業發展。如2020年5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節能環保企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提出,要進一步優化節能環保領域市場營商環境,保障民營企業公平公正參與競爭,推動民營節能環保企業健康發展。為智慧環保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智慧環保概念
智慧環保是指通過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與通信技術,構建一個高度感知的環保基礎環境,實現污染源、水環境、空氣環境、生態環境等及時、互動、整合的信息感知、傳遞和處理,以促進污染減排、環境風險防范、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事業科學發展為目標的先進環境保護理念,可以實現人類社會與環境業務系統的整合,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實現環境管理和決策的智慧。
智慧環保行業政策環境
為了加快推動生態環保產業數字化轉型,更好地支撐生態環境治理和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于2022年編制發布了《加快推進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行動綱要(2021—2030年)》,提出上述行動。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攻堅之年。黨的二十大確定的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態系統、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等各項任務將全面發力。
據《2023-2028年中國智慧環保產業園區發展規劃及招商引資咨詢報告》分析:
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財稅、金融、投資等一系列穩增長、促發展政策逐步落地,生態環境領域投資將比2022年有較為明顯的增長,綠色低碳領域的市場也將加速釋放,數字化、智慧化已經成為推動減污降碳、提質增效的關鍵環節。生態環保產業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生態環保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也將進一步加速。
智慧環保產業園區發展規劃
政府的支持和投資,智慧環保行業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同時,隨著環保技術和標準的提升,市場需求將會增加,進而帶動行業發展。總體來說,中國智慧環保行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政府的支持和投資,以及市場需求的增長將會推動行業的發展。企業可以考慮在智慧環保行業中投資,以獲得可觀的商機和收益。
國內外產業園區發展成功案例表明,產業園區能夠有效地創造聚集力,通過共享資源的、克服外部負效應,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從而有效地推動產業集群的形成。產業園區所具有的性質和特征決定了產業集群最終方向,形成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的良性互動,是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產業園區的發展有賴于園內企業的產業關聯性或者業務關聯所形成的協同效應。
智慧環保產業園區以5G創新為特色,聚焦數字科技和智能科技的產業集聚,打造5G工業互聯。通過聯動5G、物聯網、大數據、數字云、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強化公司的數字化建設,實現產業園區的人機物事的高度融合和萬物互聯,打造“智慧制造,智慧辦公,智慧展廳,智慧生活”。
回顧我國園區發展歷程,從1984年國內14個沿海開放城市先后成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逐步發展到以粗放型產業為主體的園區:如工業園區、科技園區、農業園區。到九十年代末開始以行業主體集聚的軟件園、設計園、文化園的專業化園區的出現和以個體專業經營為主體園區:如家紡城、油畫村、古玩城、禮品城等精細化園區的形成。由此可見,我國園區建設和規劃正在向精細化、專業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