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綿陽“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現場觀摩會再度召開。距離上一次綿陽各園區在現場觀摩會中同臺“競技”,僅過去10個月時間。
從園區發展來看,10個月會有多大的變化?在綿陽,不僅有從一片荒蕪到廠房林立、從一片空白到企業扎堆的直觀變化,還有多個園區劍指“千億”目標的澎湃信心——在為期兩天的觀摩會中,綿陽科技城直管區、綿陽經開區、四川綿陽工業園區(涪城)等都提出要打造“千億級”產業園區。
定位高?新興產業項目不斷噴涌
5月6日中午,驕陽下,重型卡車在綿陽科技城新區機器人智能制造產業園內忙碌進出。今年以來,該產業園正以“15天一層樓”的進度加快建設。
與園區硬件建設同步的則是機器人企業的“噴涌式入園”——僅僅10個月時間,入駐的機器人企業數量就從“0家”增加到“超過30家”。隨著產業園滿園運行,這里將形成百億級機器人產業集群。
機器人產業在該園區的從無到有,正是綿陽將園區作為產業發展“主陣地”建設的一個縮影。
2022年,綿陽市委、市政府印發通知,開展“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實施承載能力提升、優勢產業集聚、開放合作突破、鎮園之寶培育、“畝均論英雄”、創新平臺覆蓋、營商環境優化“七大攻堅”,并制定“園區十條”和7個配套政策,形成了支持園區發展的政策體系。
同時,綿陽建立了園區統計體系、考核體系,細化9個方面42項具體指標,每季度發布工業園區主要經濟指標數據,以充分激發政策效能。
行動開展以來,綿陽11個工業園區共集聚規上工業企業923戶、集聚度超過70%,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占全市比重達88%。

建設快?優質服務推動項目建設提速
“生產線配套設備正按計劃陸續入場,幾天前,首套設備已經開始組裝。”4月24日上午,在綿陽科技城直管區巨星(綿陽)稀土永磁新材料產業項目建設現場,項目綜合辦公室負責人劉鑫介紹,整個項目正奮力向6月30日投產目標加速沖刺。
進度快的不止這一個項目。同樣位于綿陽科技城直管區內,埃克森新能源電池產業園項目提前4個月完成主體工程;在綿陽工業園,創明新能源項目用83天就實現“簽約即拿地、拿地即開工”;綿陽科技城新區的機器人產業園項目,從首個企業洽談到第一批12家機器人產業項目落地,用時僅2個多月時間……
支撐速度的,是綿陽服務項目建設的新舉措。
2022年,綿陽部署開展了為期三年的園區“清閑促建”行動,推行“標準地”出讓模式。當年,各園區共出讓“標準地”20宗1411畝,得益于此,綿陽的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建設所需時間壓縮了近三分之二,項目開工時間平均提前約5個月。
以推進放權賦能為例。按照“依法、確需、可行”原則,綿陽通過直接賦權、委托行使等方式,向市屬園區下放市級管理權限51項,各縣(市)區向縣屬園區下放縣級管理權限1276項;針對園區暫無條件承接的權限,由相關部門組建工作專班,每周巡回上門服務,輪流在園區現場辦公,在規定時間內辦結,實現了“園區事園區辦、企業辦事不出園”。
項目好?“百億項目扎堆”展現競爭優勢
沖刺“千億”目標的信心,也跟好項目“扎堆”有關。
巨星(綿陽)稀土永磁新材料產業項目三期10萬噸產能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250億元至400億元,將推動綿陽稀土永磁新材料產量由千噸級向10萬噸級邁進;安州區高效單晶太陽能電池智能制造工廠項目建成達產后,預計年產值超過300億元;融通高科鋰電新材料及循環利用產業園全面達產后,可年產出15萬噸磷酸鐵鋰,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創明新能源項目建成滿產后,可實現年產值約300億元……
“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開展以來,綿陽以“培育鎮園之寶”為抓手,不斷構筑園區競爭新優勢。
去年,綿陽全市新增瞪羚企業4家、總數達18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85家、總數達709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家、總數達35家,新增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2個、企業(產品)總數達5家(個),新增數、總數均居全省前列。此外,2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科技創新競爭力百強,3家企業入圍全國電子信息競爭力百強,九洲集團入圍國務院國資委“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企業”名單。
同時,綿陽制定了“招商十條”,優化7個駐外投資促進中心,成立13個企業招商專班和經信、商務等10個招商組,瞄準三類500強企業聚力攻堅。
去年以來,綿陽各工業園區新引進三類500強企業投資項目22個,主板、科創板上市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投資項目100個;新簽約5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44個、金額2762.6億元。截至今年3月底,綿陽全市工業園區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產值占園區產業產值比重達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