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省“五好”園區創建綜合評價先進園區(含營商環境先進園區)名單發布,長沙高新區、 瀏陽經開區、雨花經開區、長沙經開區上榜
他們何以成為“五好”園區建設領頭羊
長沙晚報5月18日訊(全媒體記者 伍玲)18日上午,全省推進“五好”園區創建工作會在長沙召開,發布了2022年“五好”園區創建綜合評價先進園區(含營商環境先進園區)名單。長沙高新區、瀏陽經開區、雨花經開區等25家園區被授予“2022年度湖南省‘五好’園區創建綜合評價先進園區”稱號,長沙經開區等10家園區被授予“2022年度湖南省產業園區營商環境評價先進園區”稱號。
據了解,2022年,全省139個省級以上產業園區以占全省約0.5%的國土面積,貢獻了全省36.3%的地區生產總值、72.5%的規模工業增加值、83%的進出口總額、71%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和48.1%的稅收。

長沙這4家園區為何能在全省139家產業園區中脫穎而出?憑什么成為“五好”園區建設的領頭羊?又有什么創新模式和工作經驗值得學習借鑒?
大抓項目,抓大項目
在此次全省推進“五好”園區創建工作會上,湖南對全省產業園區的定位做了一番清晰的認定:實踐證明,園區已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融入新發展格局的主陣地、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的主力軍。
事實上,在建設規劃定位好、創新平臺好、產業項目好、體制機制好、發展環境好的“五好”園區過程中,產業項目好是基礎,是核心,更是紐帶。
2021年以來,面向產業鏈前端、技術鏈尖端、價值鏈高端,引進好的產業項目,成為長沙上述4家園區的共識。
什么項目才是好產業項目?有幾個特征值得關注:投資額大、輻射帶動性強;契合產業鏈,能夠強鏈補鏈;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瀏陽經開區是“五好”園區的首倡地,今年能夠蟬聯“五好”園區創建綜合評價先進園區,產業項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瀏陽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鄭以仁介紹,去年以來,園區圍繞“產業項目好”,堅持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力以赴補短板、鍛長板,加快提升產業競爭力。
2022年,園區全年共引進產業項目79個,其中100億元級項目2個、50億元級項目1個、5億至30億元項目9個、“三類500強”項目2個,各項數據都讓人眼前一亮。
今年一季度,瀏陽經開區聚焦“三主一特”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招大引強,新引進項目10個。其中搶抓新能源投資風口成效明顯,園區引進了投資15億元新能源研發生產基地項目以及國內首條年產千噸級高電壓層狀氧化物鈉離子正極材料項目駝峰新能源。
相比幾個國家級園區,由于土地資源“先天不足”,發展空間受限,雨花經開區對“小巨人”企業尤為青睞。
在工信部公布的第三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中,申億精密、曉光模具、長步道、長泰智能均位于雨花經開區,如今均已成為園區明星企業。
敢于創新,善于創新
9日,省工信廳公示了2023年度第一批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第28批)擬認定名單。湖南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53家企業入圍,企業數額占比超過了長沙市上榜企業數的三分之一。
截至目前,湖南湘江新區已有195家企業成功創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總數居全省第一。
這些入圍企業都有一個特質: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盡管不少企業營收剛突破1億元大關,但研發試驗經費的投入都超過了800萬元。
作為長沙高新區一家聚焦以物聯網技術提升城市排水基礎設施的企業,清源華建在創新上沒少花錢。“我們先后投資2億元建設了數字化排水裝備研發及裝備制造總部基地,重點打造高端數字化裝備與專業軟件平臺兩大核心能力。”清源華建董事長劉樹模介紹。
這當中也離不開園區拿出“真金白銀”鼓勵企業搭建創新平臺。2022年,湖南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共實施科技創新與平臺項目222個,完成投資772億元,投資完成率高達129%;國家、省級創新平臺突破700家。今年以來,新增8個省重點實驗室、8個省級新型研發機構、5個省技術創新中心。
雨花經開區對創新平臺的打造頗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味。當初,為了向高效集約要空間,園區于2006年率全省之先,試水工業地產標準廠房建設,向高層標準廠房要“生長”空間。
隨著規模壯大和服務完善,這些工業地產不僅成為企業家的創業福地,更成為園區創新高地。目前,園區工業地產項目達22個,規劃用地面積達2229畝,總建筑面積達319萬平方米,培育和引進了各類企業2000余家。長沙人熟知的可孚醫療、長步道、申億精密、普斯賽特等一大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都是從這里騰飛。
優無止境,近悅遠來
“五好”園區創建工作啟動以來,深刻改變著所有園區廣大干部:身份從管理者向服務者轉變,所有的部門都是服務部門、所有的崗位都是服務崗位、所有的干部職工都是服務員。
身份改變,初心不改:就是園區發力、企業助力,打造近悅遠來的營商環境。
在雨花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陳海波看來,營商環境要像呵護眼睛一樣保護,堅持人人、事事、處處都是營商環境。園區提出,廣大職工要從“小二”變“專家”,讓“專家”當“管家”,從金融服務、技術支撐到企業管理、市場推廣,全方位、多角度為企業提供專家式、管家式服務。為此,園區創新“小步快跑”金融服務模式,近兩年共舉辦25場銀企對接會和金融沙龍,引導近50家銀行分支機構服務園區近500家企業,總授信近170億元,總放款近百億元。
雨花經開區這樣的服務角色在瀏陽經開區叫“三員”。去年,瀏陽經開區創新性地推行“三員”(企業幫扶員、防疫聯絡員、安全督導員)聯絡企業制度,通過“面對面”“點對點”服務,與企業建立起直接聯系,及時為企業排憂解難。
今年3月,瀏陽經開區又啟動了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季活動,安排園區286名干部對318家企業和125個產業投資項目開展走訪幫扶。
長沙經開區是此次長沙唯一獲得營商環境評價先進園區的產業園區,其行政審批改革一直走在全省前列。長沙經開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園區積極探索全功能綜合審批,推進相對集中改革2.0版,實現“一個處室審批到底”“一個窗口服務到底”“一個系統辦理到底”。
發展環境好不好,企業家最有發言權。
“所有問題攤開來,該認領的認領,該成立專班的成立專班,效率是企業的生命,也是營商環境的根本。瀏陽能飛速發展,離不開瀏陽人的擔當與務實。”在參加瀏陽經開區“企業家接待日活動”后,湖南安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飛豹如是說。
“評價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好不好,不在于給了多少資金,而在于資源整合、服務平臺、政策和服務這四個維度,‘長沙做到了’。”長步道董事長李四清對雨花經開區優質的營商環境深有感觸。
湖南年度“五好園區”,35家園區名單:
郴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婁底經濟技術開發區
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湘潭經濟技術開發區
岳陽綠色化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平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雨花經濟開發區
江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汨羅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醴陵經濟開發區
雨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天易經濟開發區
湘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岳陽臨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漢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郴州經濟開發區
寧遠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祁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邵東經濟開發區
婁底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湘西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益陽長春經濟開發區
靖州產業開發區
岳陽城陵磯綜合保稅區
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
邵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岳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張家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資興經濟開發區
懷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湘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株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永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南縣經濟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