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市政府獲悉,《南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十四五”總體規劃》出爐,將采取綜合規劃、統一指導、區域布局、分步實施的方式,逐步建成符合新時代農業發展方向的農業高新技術園區;到2025年園區核心區總產值110億元,增長92.31%,園區總收入120億元,增長88.98%,全員勞動生產率達40萬元/人年,增長66.6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000元以上,增長45.59%。
據悉,南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位于南昌縣,自獲批建設20年來,培育了生物高技術產業,有機茶、蔬菜、花卉苗木種植業,水產、畜禽養殖業,加工業,觀光生態與科教旅游業五大產業;集聚了一批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現有規模以上農業企業100余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0家,省著名商標12個,省名牌產品16個,市知名商標15個,綠色食品標志認證30個、有機標志認證19個。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原園區核心區五星墾殖場已劃歸南昌高新區管轄,南昌縣的多個鄉鎮已逐漸城市化,其農業功能逐漸萎縮,農業從業人口大幅度減少。因此,南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按照“立足區域特色、依靠科技支撐、發揮產業帶動,體現綜合效應,創新運行機制,實現持續發展”的定位要求,在空間功能布局上作出了相應調整。
調整后的南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重點包括四大主導產業,分別為綠色種養殖業、生物高技術產業、農產品加工物流業、生態旅游服務業,致力于形成“4+4+X”(即:4大主導產業+4大產業園+X個示范區)的發展模式。
功能布局則包括三個層次,即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其中,核心區覆蓋小藍經開區、銀三角管委會、黃馬鄉和蔣巷鎮,將重點建設“四園”,即“創新創業產業園”“綜合服務產業園”“生態旅游產業園”“現代農業產業園”。同時,在做好“現代農業種植、特色水產養殖、農產品加工”產業規劃的基礎上,著眼于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現代農用工業技術、農業信息服務技術、農業現代物流技術,以科技軟實力輻射周邊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