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以下簡稱“鄭州航空港區”)京港澳高速附近,“西氣東輸”遷改項目正在進行。這是鄭州航空港區“雙碳產業園”一期工程,總投資60億元左右,預計2025年完成。
立足產業需求 2億元金融工具“打頭陣”
2022年6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項目建設的舉措,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分別發起設立基金,合計投放7399億元,用于補充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產業升級基礎設施等領域重大項目的資本金。
鄭州航空港區經濟發展局搶抓機遇,圍繞此次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的領域和方向,立足當地產業實際與需求,對接河南省發展改革委,推薦了“雙碳產業園”項目。
“雙碳產業園”項目計劃總投資140億元,占地面積約4.8平方公里,總建筑面積約400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標準廠房及園區相關配套功能設施等。項目將同步遷改“西氣東輸”一線約31公里,遷改后長度35.6公里;同步建設42.5公里市政道路(含綜合管廊)、綠化及數字孿生城市等配套基礎設施。
2022年9月,“雙碳產業園”項目經國家發展改革委推薦至國家開發銀行,鄭州航空港區經發局協調國家開發銀行河南省分行和項目建設單位(鄭州航空港興港公用事業有限公司)對接。9月18日,雙方簽訂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投放協議,國開行河南省分行投放2億元資金,用于項目先期啟動。11月25日,“雙碳產業園”項目先期實施項目——“西氣東輸”遷改項目一線第一標段順利開工,改造長度12.5千米。
鄭州航空港區經發局副局長黃兵說,近年來,鄭州航空港區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城市發展越來越受到管線現狀的制約,特別是“西氣東輸”管線斜穿鄭州航空港區,給片區規劃、發展帶來較大影響。此次“西氣東輸”管線的改遷,不僅是建設“雙碳產業園”所必需的,也對整個鄭州航空港區的發展有利。
一個以“零”碳為目標的產業園
“雙碳產業園”著力構建“鏈主企業+產業平臺+智庫機構+產投基金+領軍人才”集聚共生的產業生態及“一園兩核多鏈條”的發展體系,力爭實現綠碳消納,“零”碳目標。鄭州航空港興港公用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陳希向記者介紹了“雙碳產業園”的情況。
在園區產業發展方面,“雙碳產業園”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兩大核心,依托興港新能源產業園新能源汽車產能的規模優勢,充分發揮頭部“鏈主”企業帶動作用,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整車、新能源汽車配套、動力電池及相關前沿新材料等配套產業,同時積極引進光伏組件、風電整機、儲能集成、氫能、高端設備制造等高附加值、低碳排放的綠色產業,構建產業集聚、互補共生的綠色產業體系。
在園區綠色能源供給方面,“雙碳產業園”充分發揮鄭州航空港區增量配電網這一顯著優勢,大力發展園區及周邊區域分布式屋頂光伏、分散式風電等綠電資源,要求屋頂可開發利用光伏發電的面積不低于50%,結合園區建設及企業入駐情況,擬截至“十四五”末,開發園區周邊分散式風電100MW,分布式屋頂光伏50MW,配套建設電化學儲能50MW/100MWh,探索實現綠色電力直供,同時輔以綠電直接交易、綠證交易、碳交易等形式滿足RE100(100% Renewable Electricity,為一項全球性、合作性商業倡議,旨在推動企業向100%可再生電力過渡)等企業多元化的碳減排需求。
在園區規劃方面,“雙碳產業園”將充分吸收蘇州工業園、張江高科產業園、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等園區運營經驗,通過統籌先行實施產業發展規劃及園區城市設計規劃,做到園區規劃的“整體統一”與“個性定制”相協調。除此之外,在園區基礎設施層面,從生態、建筑、交通與管理等多方面踐行低碳發展理念。
在低碳數字化應用方面,“雙碳產業園”基于園區合作單位的“能碳”數字化管理平臺,全面接入園區企業能碳數據,通過對相關數據的實時監測,自動核算、目標管理和預警,協助企業做好碳排放及碳資產管理。同時探索將碳排放相關數據與自貿區等機構打通,開展綠色產品標識、認證,進一步適應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又稱“碳關稅”),建立外貿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追蹤,積極推進外貿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環保轉型,致力于打造國內綠色貿易高地。
目前,“雙碳產業園”項目正在進行企業招商等工作,招商團隊已經先后赴上海、深圳等地開展工作。一方面大量對接優質產業資源,了解企業落地意向,有針對性地做好園區后續運營支撐;另一方面積極對接相關智囊機構,為園區產業與城市空間規劃提供建設性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