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威遠經開區,威遠頁巖氣綜合利用化工園區建設現場熱火朝天,數百臺挖掘機和推土機組成土石方挖填“大軍”,園區配套設施也在有條不紊地建設中。
近日,2023年度四川省級及以上開發區“畝均論英雄”園區調查評價結果出爐,該園區所在的四川威遠經開區位列省級工業主導型園區第二。結果顯示,威遠經開區在土地供應率、土地建成率、工業用地率、綜合容積率等主要考核指標上的得分均高于全省同類型開發區的平均值。
此外,內江在工業主導型開發區和產城融合型開發區兩項綜合評價中分列第一位、第二位,資中經開區在省級產城融合型開發區中排序第三。
近年來,內江持續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推動園區提檔升級、產業提質增效。
高位推動 化解盤活園區低效閑置用地
2023年12月27日,總投資150億元的四川京威公司高端離心球墨鑄造項目在威遠縣正式開工。這是內江市目前最大的制造業項目,建成后將沖刺高端燃氣管道新賽道。而該項目一期所用的238.46畝工業用地,前身是川威集團的生產線原料堆場。
“原地塊是典型的低效工業用地。”內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有關市級部門和威遠縣委、縣政府的協調下,四川京威公司與川威集團達成合作,該項目從簽約到落地建設用時僅兩個多月。
聚焦低效用地、閑置用地,內江通過加大督導力度、層層傳導壓力、壓實工作責任、強化責任追究等方式,推動整改盤活。
2023年,內江市委市政府多次專題研究全市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工作,10月中旬還召開了高規格的經驗交流會,圍繞化解盤活工業閑置土地與企業廠房交流經驗,提出堅持集約節約用地,增強建設用地保障能力。
內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內江共處置批而未供土地約1.4萬畝、閑置土地約0.26萬畝,超過省級下達目標任務的30.2%和188.9%。
分類施策 提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近日,內江經開區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區孵化器(一期)內,上海愛譜華頓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生產項目正在建設,孵化器內的標準化廠房讓建設進度快速刷新。
據內江經開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孵化器(一期)項目占地面積98畝,凈用地面積65325平方米,于2022年9月投入使用,建有8座單體建筑,包括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業態廠房6棟、科研大樓1棟、生活用房1棟。
“若按照單層廠房來建設,建筑面積可能只有4萬平方米。而目前采用的多層廠房設計,建筑面積達12萬余平方米,容積率也達到了2.12,可承載更多的企業入駐。”內江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2023年6月,總投資10億元的英特麗西部(四川)EMS智能制造生產基地就在這些標準化廠房中下線了第一塊主板產品。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估算,規劃建設的所有生產線投產后,基地年產值可達20億元。
為激發園區企業發展活力,內江還按照畝均產出、畝均稅收等指標開展企業畝均效益綜合評價,依據得分將在園企業劃分為ABCD四個檔次,對評價A類的企業給予新增工業用地需求、工業發展資金等政策支持,引導企業樹立和強化畝均效益意識。
此外,內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還牽頭出臺了多項措施,以保障重大制造業項目快速落地為目標促進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同時針對中心城區零星空閑土地利用出臺了8條措施,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擴大范圍 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改革
2023年6月,晶益通(四川)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競得位于內江高新區白馬園區的一宗面積為78.16畝的二類工業用地,這是內江高新區出讓的第一宗“拿地即開工”的工業項目用地。
“拿地即開工”,意思是該宗地塊在出讓前就完成了區域評估,是帶著畝均稅收、單位能耗標準、科研投入強度等基本指標進行出讓的工業用地“標準地”。據測算,晶益通(四川)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的項目開工時間由此可以提前至少3個月。
從2023年開始,內江市逐步將工業用地“標準地”供應范圍由省級園區拓展到所有園區,供地類型從工業用地拓展到物流倉儲用地。“目的是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推進園區土地利用方式轉變。”內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內江供應工業用地“標準地”33宗2930.71畝,其中“彈性”出讓5宗459畝。
據介紹,下一步,內江將緊密圍繞“畝均效益”這一核心標準,研究出臺“內江市批而未供、閑置和低效用地處置三年(2024—2026)攻堅行動實施方案”,以強化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提升全市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服務內江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