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進一步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動方案2024年工作要點》印發,提出五個方面、50項任務,立足首都優勢,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上海,3月29日,2024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舉行,釋放出大模型、人形機器人、元宇宙等10個重點產業鏈細分賽道投資機遇,以更大力度培育新質生產力;
在四川,3月26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曉暉前往成都市、德陽市調研,指出“在更高起點上謀劃推動高質量發展,把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重要著力點”……
這個春天,隨著新質生產力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各省市因地制宜抓落實,畫出“路線圖”、圈出“著力點”,全力推動傳統產業向“智”轉型、新興產業向“壯”成長、能源結構向“綠”轉變……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點燃發展新引擎。
3月28日晚,小米汽車SU7正式亮相,北京智能制造結出新碩果;在深圳,繼去年問鼎全國城市新能源汽車產量榜首后,更于日前率先實現超充站、充電槍數量超過加油站、加油槍數量……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產銷規模不斷實現新突破,就得益于汽車這一傳統產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所激發的新質生產力。我們要加快以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2024“投資上海”政策包中,上海圍繞三大先導產業設立總規模1000億元的投資母基金,對重點產業鏈及細分賽道招商引資投融資授信2萬億元,打造新興產業創新高地、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3月27日,四川省委副書記、成都市委書記施小琳調研低空經濟發展工作并召開座談會,強調“集成全市資源,全力開辟低空經濟新賽道”……無論是上海以產業鏈思維招商,還是成都“集全市資源”,彰顯的正是兩市布局新賽道、培育新動能的堅定姿態。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上海立足自身,在既有產業鏈上深耕細作,統籌推動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強鏈、未來產業建鏈;成都已經在低空經濟領域集聚了一批研發機構和市場主體,具備開辟新賽道的良好基礎。我們要根據本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選擇地做、多樣態地做。
上一周,按照“四新”標準,國務院國資委遴選確定首批啟航企業,加快新領域新賽道布局、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孟凡利深入產業園區、企業走訪調研,強調銳意進取、快作善為,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也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實踐主體。
發展新質生產力,既是發展命題,也是改革命題,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都不能少,企業擔當創新主體,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政府搞好謀劃、推動布局、提供服務,更好發揮作用。激活市場主體積極性和創造性,我們要深化科技體制、教育體制、人才體制等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
循“新”出發、迎“新”而進,從賦能傳統產業新發展到立足自身布局新賽道,再到深化改革激發新活力……我們要保持敏銳、起而行之,也要掌握正確方法,因地制宜拿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準確“路線圖”與“著力點”,敢闖敢試、久久為功,以新質生產力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