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25年,打造千億級特色產業園區1個、百億級特色產業園區7個,培育未來產業特色園區不少于7個。這是近日出臺的《宜興市關于加快特色產業園區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的目標。作為宜興市定向指導特色產業園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其為加快推進相關工作畫好“路線圖”。
特色產業園區,“特”在哪里?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宜興市加快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就是通過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布局合理、承載力強的產業園區,促進產業園區從功能單一的生產型園區向功能復合的產業發展平臺轉型,園區服務能力從簡單的招商服務向完善產業生態升級,為全市“3+3+N”現代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承載主體。
立足這些想法,《意見》明確了特色產業園區建設的主要內容,強調堅持規劃引領,高質量編制園區發展規劃,高標準打造示范園區樣板,全力推進“4322”重點園區爭創無錫市級特色產業園區,圍繞“3+X”未來產業,謀劃建設一批未來產業園區。其中,“4322”重點園區包括位于經開區的新能源產業園、中環產業園、中車功率半導體產業園、康美合成生物產業園,位于環科園的新能源材料產業園、宜興藥谷、宜興卓易創業軟件園,位于官林鎮的凌霞智能電谷、市新材料產業園,位于丁蜀鎮的無錫丁蜀低空經濟產業園、先進陶瓷科技創新園。強調加強管理創新,組建專業化運營團隊,建立招商統籌機制,凝聚全市招商合力,力爭至2025年新增招引落地超10億元項目20個以上、超3000萬美元重大外資項目10個以上,并且構筑園區數字化底座,提升園區“上云用數賦智”水平。同時,強調強化要素保障,建設產業投資中心,引導各類基金加強對特色園區的支持,完善人才引育機制,以優質人才賦能園區發展,同時積極推進“工業上樓”、打造“智造空間”,提高集約用地水平。此外,《意見》還對強化優質企業梯次培育、推進企業“智改數轉網聯”、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等提出了明確要求。
按照《意見》確定的發展目標,至2025年,宜興市特色產業園區內主導產業集聚度需超過50%,基本形成大中小企業上下游協作、融通發展的態勢,畝均產出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水平15%以上;產業創新空間得到進一步拓展,全市需新增功能完備的科創載體面積100萬平方米以上,新認定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等科創載體10家以上,其中省級以上不少于4家,切實以科技創新為引領,著力提升特色產業園區發展能級和競爭力,構建起功能清晰、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產業空間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