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持續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有力有效落實已出臺的宏觀政策,不斷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宏觀政策持續加力、靠前發力、形成合力。其中,“兩新”、“兩重”政策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重要發力點,也是擴大內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兩重”解讀
“兩重”是指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這一政策旨在通過集中資源,支持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和長遠性影響的重大項目和領域,同時加強國家安全能力建設,確保國家長治久安。
“兩重”建設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兩重”建設著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需要,重點聚焦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糧食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等方面的重點任務,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重要保障。
國家政策
● 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建設,是實施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
●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
● 前三季度,超長期特別國債累計發行7520億元,發行利率總體保持平穩,為高質量做好“兩重”建設、擴大有效投資提供了有力支撐。
主要內容
● 國家重大戰略實施?:
1、京津冀協同發展
2、長江經濟帶發展
3、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4、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5、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6、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7、一帶一路
這些戰略旨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
● 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1.政治安全?:確保國家的政治制度、政治秩序和意識形態不受侵犯
?2.軍事安全?:維護國家的軍事力量和國防安全
?3.國土安全?:保護國家領土完整和國家基礎設施不受威脅
?4.經濟安全?:維護國家的經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5.金融安全?:確保國家的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穩定
?6.文化安全?:保護國家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不受侵蝕
?7.社會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公共安全
?8.科技安全?:保障國家的科技進步和創新不受外部干擾
?9.糧食安全?:確保國家的糧食生產和供應穩定
?10.生態安全?:保護國家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
?11.資源安全?:確保國家的資源供應和使用安全
?12.核安全?:保障核設施和核材料的安全
?13.海外利益安全?:維護國家在海外的經濟和政治利益
?14.太空安全?:保護國家的太空活動和太空資產安全
?15.深海安全?:確保國家的深海資源和活動安全。
?16.極地安全?:保護國家的極地資源和活動安全。
?17.生物安全?:防范生物入侵和生物武器威脅。
?18.人工智能安全?:確保人工智能技術的安全和倫理使用。
?19.網絡安全?:保護國家的網絡系統和數據安全。
?20.數據安全?:確保國家的數據隱私和信息安全?。
通過加強這些領域的安全能力建設,確保國家在面對內外部挑戰時能夠保持穩定和發展。
實施路徑
中央通過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等方式籌集資金,專項支持“兩重”項目建設。同時,建立健全項目篩選、資金監管和績效評估機制,確保資金精準投放和高效使用。
今后,“兩重”將是地方政府謀劃項目、爭取上級資金的重點方向。針對于如何精準謀劃“兩重”項目,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實際情況,統籌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升級、民生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等,突出各地特色、發揮各地優勢,因地制宜把項目謀劃好、落實好。
二是圍繞實現今年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配合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實施,把符合條件的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和循環利用項目納入國債資金支持范圍。圍繞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城鄉融合發展、鄉村全面振興、人口高質量發展等中長期重點任務,謀劃實施一批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重點支持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建立一個“近期能實施、長期有儲備、定期可滾動”的項目儲備庫。
三是持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聚焦涉及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重點領域,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推進自主創新,破解“卡脖子”問題,并進一步推進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重點產業發展。發展各地特色優勢產業,不斷提升國際競爭新優勢,更好實現長板反補短板。
“兩新”解讀
“兩新”是指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這一政策旨在通過促進設備更新和消費品升級換代,激發市場活力,拉動內需增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國家政策
● 2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強調,“要鼓勵引導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 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對實施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標準提升四大行動等作出具體安排。
● 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統籌安排30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持續推動“兩新”政策落地見效。
主要內容
●?大規模設備更新?:涵蓋工業、農業、建筑、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7個領域的設備更新。具體包括工業設備、用能設備、環境基礎設施、營運船舶、營運貨車、新能源公交車、農業機械、老舊電梯等設備的更新升級。
● 消費品以舊換新?:主要涉及汽車、家電、電動自行車、家裝廚衛等消費品的以舊換新。通過政策補貼等方式鼓勵消費者參與以舊換新活動,促進消費升級。
實施路徑
中央和地方政府聯合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等,鼓勵企業加大設備更新投入,引導消費者積極參與以舊換新活動。同時,建立健全廢舊物資回收和循環利用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
“兩業”解讀
“兩業”通常可以理解為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或相關產業組合)。這兩個領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力
主要內容
● 先進制造業?:是指不斷吸收信息、機械、材料以及現代管理等方面的高新技術,并將這些先進的技術綜合應用于制造的各個環節和全過程,實現優質、高效、低耗、清潔、靈活生產,從而取得很好的經濟社會和市場效益的制造業總稱。聚焦高端制造、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推動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發展。
● 現代服務業?:是指以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為主要支撐,建立在新的商業模式、服務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礎上的服務產業。包括金融、物流、信息、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和旅游、文化、健康等生活性服務業。通過提升服務業的質量和效率,增強其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
實施路徑
中央和地方政府通過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優化營商環境等措施,推動“兩業”融合發展,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同時,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力度,培育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