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預制菜的迅速走紅,一度成為資本搶占的“新風口”。在省城各大商超,各式各樣的預制菜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據了解,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省、河南省、山東省將預制菜寫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加碼預制菜發展,進一步提升了預制菜品牌影響力。
山西立足“特”“優”農業,以放心預制菜、品質新生活、活力大產業為目標,圍繞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集聚社會各界的智慧力量,匯聚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攜手共譜山西省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特優引領
打造產業發展新模式
近年來,山西省實施農業“特”“優”戰略,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目前,全省有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1700多個,登記保護地理標志農產品176個,為預制菜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山西省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國北方雜糧主食廚房,莜面魚魚、紅面擦尖、蕎面貓耳朵等雜糧主食都是山西預制菜產業的特色產品。“目前我們正在打造黃米涼糕、陳醋帶魚、老太原糖醋丸子等本土代表產品,通過對地方美食進行‘工業轉化’,努力使山西預制菜更有特色。”太原優鮮多歌供應鏈有限公司營銷總監時曉鈺對記者說。
3月17日,在省鄉村產業融合發展中心的指導下,山西預制菜產業聯盟成立,各大產業鏈企業、協會商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金融機構等150多家單位加入聯盟,匯聚了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據了解,目前全省已有1354家企業走上了預制菜產業發展之路。
下一步,山西省將依托“特”“優”農產品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著力完善預制菜產業規劃,強化培育龍頭企業,發展具有山西特色、競爭優勢的預制菜產業,大力促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山西乃至全國知名的預制菜品牌。
市場導向
引領產業發展新方向
預制菜產業的發展,涉及人工、技術、原料、物流等方面,關乎生產和消費、產地和市場、產業振興和農民增收。2022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4196億元,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
從事餐飲行業多年的李軍表示,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人們生活節奏比較快,好多上班族的一日三餐都在便利店解決。10年前,便利店就有將近50%以上的商品都是加熱后就可以直接吃,目前這些產品份額占比更大了。
記者在山西芝麻開門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山西省飯店行業除了在婚慶宴會等一些特定場景使用預制菜以外,通常都是在飯店內現炒現做,一些大型餐飲品牌飯店也只是在中央廚房集中完成食品半成品的加工制作。
在山西預制菜產業聯盟成立大會上,懷仁市金沙灘羔羊肉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參會人員表示,企業將發揮各自優勢,抓牢預制菜產業發展新契機,在新賽道打響山西預制菜區域品牌。
預制菜產業前景樂觀,產業發展呈現出良好態勢,有了政策支持,相信山西省預制菜產業的發展必將邁向規范化、標準化和產業化。
融合發展
開拓農民增收新路徑
預制菜產業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作為一家立足山西、走向全國的預制菜企業,優鮮多歌充分發揮行業引領優勢,通過主打“山西特色美食+文化IP”實現差異化突圍,通過產品創新研發、工藝轉換、農產品精深加工的融合發展模式,給想品嘗山西美味的消費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選項,把一線城市的消費體驗延伸到二三線城市,讓山西美味走得更遠。
省農業農村廳總農經師馬向榮表示,山西預制菜的發展,堅持特優引領、聯農益農,按照“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的思路,用工業化模式打造農業現代化,打通以農業為基礎,研發、生產、倉儲、物流、銷售等環節貫通的預制菜全產業鏈條,帶動更多資源要素流向農業農村,開拓農民增收新路徑。
憑借著明顯的農業資源優勢、成熟的冷鏈技術支撐和全方位的政策支持,集聚產業發展合力,山西預制菜產業的“特”“優”之路必將走得更遠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