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農產品加工產業園項目申報專項債券的一些創新做法及具體實施案例:
創新收益模式
- 產業融合收益
- 案例:會寧縣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特色產業園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實施方案中,通過打造中藥材加工產業園、小雜糧加工產業園等,將農產品加工與種植產業相結合,形成“大園”帶“小園”的產業格局,增加項目收益。
- 實施方式:將農產品加工與旅游、教育、文化等產業融合,如打造農業休閑體驗區,設置親子樂園、特色美食、地方土特產銷售等休閑娛樂設施設備,增加項目收入來源。
- 多元化綜合收益
- 案例:城口縣大力度推進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中,通過統籌布局研發、生產、加工、物流、服務等功能板塊,完善配套設施,健全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形成多元化綜合收益。
- 實施方式: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園區建設、農產品倉儲冷鏈物流等項目打捆包裝,形成多元化綜合收益,如通過新增耕地指標出讓收益、產業經營收入、服務性收入等綜合形成項目收益,增強項目的抗風險能力。

創新項目包裝
- 以產業園區為載體
- 案例:陜西省楊凌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通過構建以涉農高校和科研單位為核心的科教產業園區,引導國內外科研機構在楊設立研發機構,打造智慧農業系統,形成以科技為支撐的產業園區。
- 實施方式:以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探索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效益為主的模式,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以項目建成后的農業設施租賃、農產品銷售、旅游、服務收入等作為主要收益來源發行鄉村振興專項債。
- 全產業鏈打造
- 案例:會寧縣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特色產業園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實施方案中,以綠色標準化基地建設為基礎,以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同構為發展方向,以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為關鍵,以產業加工物流園為集聚平臺,加快培育一批加工示范全產業鏈。
- 實施方式:推動農產品加工全產業鏈發展,如建設涵蓋良種繁育、綠色種植、精深加工、科研創新、金融投資、倉儲物流、電子商務、文化旅游等環節的全產業鏈項目,提升項目整體收益水平和可持續性。
創新用地模式
- 盤活農村閑置資源
- 案例:城口縣大力度推進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中,鼓勵各鄉鎮街道充分利用糧站、廢舊學校等閑置資源建設小型食品園,支持建設特色產業園和為食品及農產品加工配套服務的功能產業園。
- 實施方式:以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為契機,探索將土地收益作為項目主要收入來源的模式,有效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資源,籌措鄉村振興建設資金,同時解決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