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南充物流園區運營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
來源:中機院 時間:中機院 點擊:3441 |
|
只要園區運營保持中立, 為物流人創造價值, 做到利益共享, 真正為自己和客戶服務, 園區也會像其它物流業態一樣出現新氣象。園區是最好的平臺, 平臺的力量更能推進千億產業集群的發展。 |
|
物流園區的建設與物流產業的發展沒有必然聯系, 物流園區的運營能助推物流產業的發展。文中從產業集群分析入手, 定位南充物流產業集群, 立足物流園區的內涵, 分析出南充市物流園區成長期運營所存在的問題, 并結合實際提出了對策建議。
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 物流平臺化是物流企業面臨重塑業務的戰略性機遇, 更是形成物流產業集群的基礎。然而, 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必然面臨規劃、招商、服務、博弈、競爭以及盈利等問題, 這些日益顯現的問題在利益驅動之下將嚴重影響南充現代物流的良性發展, 甚至導致惡性競爭。立足千億產業集群的發展格局, 平臺的運營對促進全市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助推“155”發展戰略、爭創四川省經濟副中心的宏偉奮斗目標, 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
1、物流產業概述
1.1 產業集群
美國學者波特認為, 產業集群是特定領域的關聯企業和機構在地理上的集中, 是在某一特定領域內互相聯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機構集合, 它包括一批對競爭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聯系的產業和其他客體, 還包括提供專業化培訓、教育、信息研究和技術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機構。具有三個方面的特征:一是空間的集中 (也包括特殊產業的泛區域集中) ;二是企業或產業內部的高度重視;三是創新性[2]。
1.2 南充市物流產業現狀
南充市委五屆十三次全會提出謀劃實施“155發展戰略”, 培育現代物流千億產業集群, 到2025年, 全市社會物流總額將超7000億元, 南充現代物流千億產業集群強勢崛起。南充現代物流園是南充現代物流千億產業集群發展的核心, 目前, 累計完成各項投資125億元的南充現代物流園, 引進京東、順豐、海爾、中通等商家1700余戶, 招引了中鐵聯運、浙江傳化等15個重大物流項目, 并躋身國家級示范物流園。
1.3 南充物流產業集群定位
產業集群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具有較強的階段性, 一般劃分為四個階段:形成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2]。2015年, 全市規劃和在建的主要物流集聚區達到14個, 并隨著油氣化工、汽車汽配、絲紡服裝和輕工食品等四大特色產業及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五大產業格局初步形成, 從整個南充經濟區域來看, 物流產業還處于集群的形成階段。但從現代物流園集聚來看, 已越過最小規模限制, 引力作用還在不斷強化, 已經進入一個自我提升的成長階段。在政府積極主導之下, “一園、三區、兩中心”的布局, 將會進一步推進千億產業的聚集。
2、物流園區的內涵
物流園區是為了實現物流設施集約化和物流運作共同化, 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設施空間布局合理化的目的, 而在城市周邊等各區域集中建設的物流設施群與眾多物流業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結地。
2.1 市場化
首先, 平臺需要解決貨物供需匹配的問題, 即發貨需求與運力配置的關系;其次, 發揮裝卸和倉儲的基本功能;最后, 園區內各資源要實現互通共享。
2.2 社區化
物流園區體現出社區的環境, 人的生活、車的維修、配套服務、信息超市、其它設施設備和業務保障服務 (如保險、金融、租賃、軟件) 等融為一體。
2.3 獨立性
構建平臺無論是集約資源、提升服務效率、整合個性化服務產品還是物流金融, 但成立的平臺要體現出各要素的獨立性。一方面表現在商務的獨立性, 保障各方內部商務關系的獨立性, 打消互利共贏中的商業顧慮;另一方面, 保障各參與者管理上的獨立性, 杜絕內耗, 完善體制機制從而加強內部治理, 做到公正透明。
3、成長期物流園區運營誤區
在物流產業集群的成長期, 隨著大量企業的不斷集聚, 影響產業集群發展的問題也隨之顯現。
3.1 警惕園區泡沫
物流園區作為各種物流設施和物流企業在空間上集中布局的場所, 有利于降低物流企業運營成本, 提高規模效益。但是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 并不意味著建設物流平臺越多越好。由市場自發形成的批發中心、集散中心、貨運站等低端運作, 在無序的市場下面卻有著更為有效的潛規則。而傾力規劃和打造的平臺, 可能運作效果還并不是很好。所以, 物流園區的建設與物流產業的發展沒有必然聯系, 物流園區的運營才能助推物流產業的發展。
3.2 過度重視資產運作
物流園區作為產業地產的一種, 用工業地產的地價獲取地塊的潛在商業價值, 增值預期優于工業地產:一是投資強度甚至低于工業地產, 主要表現鋼結構庫房比例高, 且鋼價處于歷史低位, 殘值較高;二是園區商業配套、專線庫房的物業收入明顯高于同地區的標準廠房;當然停車費等其他服務收入更是工業地產無法比擬。同時, 還有政策性資金支持 (例稅費優惠減免) 等其他服務性收益。園區關注政策、稅收、招商收租, 提高資產收益率, 而脫離了物流業務的運作。
3.3 復雜的關系處理
從物流園區的內涵來看, 平臺的管理理念首先應該是角色中立, 不能既做裁判員又當運動員, 所以, 平臺企業要定位做服務各個參與方的角色, 才能確保服務質量的公平性。另外平臺的行為是透明的, 形成良性的合作質量提升循環機制。總之, 園區內部關系的維護很重要, 當然, 外部關系的建立更不能疏忽, 尤其是處于成長期的物流園, 要加強與政府部門溝通, 維護與當地居民以及地方合作股東等關系, 這些都是運營的基礎。
3.4 雞蛋相生問題
在平臺初創期, 平臺企業面臨選擇哪一邊用戶先加入平臺的問題, 即“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根據雙邊市場價格結構非中性的特點, 平臺雙邊群體的設置不僅關系到網絡效應的實現, 也關系到平臺是否能夠盈利[3]。對于平臺而言, 面對貨主和物流商進入了死循環, 沒有物流商吸引不到貨主, 沒有貨主更不會集聚物流商。所以, 有的平臺會先突破集聚物流商, 然后大勢廣告宣傳吸引貨主, 結果卻入不敷出。
4、南充現代物流園區運營實踐
4.1 借鑒日本團地模式
日本在發展物流園區的時候, 其初衷是解決城市交通擁擠問題, 目前已建立30余個物流園區 (物流團地) 。為了集聚物流企業, 政府將規劃的物流園區用地賣給各物流行業協會, 由協會以股份制的形式向其會員企業融資, 用來購買土地和興建物流設施, 不足的部分政府可提供低息貸款。企業、協會和政府就形成了利益共同體, 企業既是園區的股東, 又是優勢園區的客戶, 由于資源相對集中, 充分發揮出了資源的互補性, 緊扣平臺的內涵。
4.2“資產”、“業務”兩手抓
物流園區不能僅關心政策、稅收、招商招租、資產保值增值, 而忽略了物流業務本身。在千億產業集群發展中只有回歸平臺, 將分散的各種資源利用信息系統集成, 從而生成數據倉庫, 使園區在互聯網化和采集規模達到平臺的效果。
4.3 維護外部關系
南充現代物流園是《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建設規劃》中重點打造的省內八大次區域物流中心之一, 也是《南充市物流發展規劃》中重點建設的物流體系中唯一的物流園, 外部關系主要集中在和地方合作股東上。很多布局的物流園區投資商, 為了能迅速落地項目, 選擇當地企業合作。由于物流園區投資巨大且回收期長, 作為園區的運營主導者要將現代物流園的精髓領會透徹, 將企業文化、管理思想、經驗等傳遞給合作企業;尤其要強調項目是企業法人單位, 應按照公司法運作, 不能因為項目本地化而違背科學管理原則;參與項目運作的合作企業要自覺接受監督, 禁止爭取不當利益, 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合法等原則;要站在園區的角度考慮問題, 維護集體利益, 按照園區投資、運營規律操作。
4.4 抓住平臺本質
物流平臺的本質就是讓買方和賣方能夠得到比原來更好服務更低運費的地方, 否則, 平臺毫無意義, 甚至出現閑置, 平臺的成功既要抓住買方又要抓住賣方。買方通過平臺獲得低價運費高質服務, 著眼于賣方即貨主, 為了利潤和物流合作, 換言之物流的意義對于貨主而言開源、節流。開源是指物流公司提供優質服務, 節流是指在物流過程中給貨主節省開支。總之, 做平臺關鍵在于如何抓住物流商和貨主的連接點, 才能夠將平臺的上下游集聚起來, 形成產業集群。
5、結語
物流園區應該是一座生態之城, 僅依靠物業性收入投資回報是遙遙無期, 園區的贏利點很多:業務軟件與系統的推廣、誠信體系建設、服務標準與質量把控、稅務與財務統籌、融資能力、合同物流的招標能力、相關服務的話語權與議價能力、品牌價值的打造等。只要園區運營保持中立, 為物流人創造價值, 做到利益共享, 真正為自己和客戶服務, 園區也會像其它物流業態一樣出現新氣象。園區是最好的平臺, 平臺的力量更能推進千億產業集群的發展。(作者:任為)
中機院以研究和規劃為引領,以招商托管為支撐,從咨詢、規劃設計軟服務向開發運營領域邁進,形成多元化業務版塊。服務范圍涵蓋大數據、咨詢、規劃、招商運營及托管等5大類服務。
在招商服務中,本院提出“離岸招商、離岸孵化”的創新理論,通過以商招商、以資購商等多種招商形式推進工作,得到貴州省投資促進局、甘肅天水市政府、金鄉經濟開發區等40多個地方政府和30余家知名產業地產商的認可。經手項目霍爾果斯經開區伊寧園區產業鏈圖譜及招商策劃項目 /
普光經開區天然氣化工產業鏈招商圖譜項目 /
太原市產業鏈招商圖譜編制項目 /
鹽城400平方公里灘涂用地招商策劃項目 /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經濟開發區投資環境推介項目 /
貴州省生物醫藥產業鏈圖譜及招商地圖項目 /
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 /
孝南區的發展及產業轉型升級和招商策劃 /
貴州觀光生態農業產業規劃和招商策劃 ...................................................
歡迎致電咨詢 400-666-849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