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至18日,2023中國(南京)雙碳產業大會暨第二屆江蘇產學研合作對接大會在鼓樓區召開,大會由鼓樓區人民政府聯合中國電工技術學會、江蘇省生產力促進中心共同主辦,吸引來自政產學研等領域的代表近500人一同“碳”路未來,共商發展。
這是鼓樓區今年第二次舉辦全國性“綠色盛會”。4月1日,第十八屆中國可再生能源學術大會暨雙碳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召開,大會以“綠色能源·創新引領”為主題,推動可再生能源領域前沿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
2020年,我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我市大力實施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構建智慧能源產業體系以及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在此背景下,鼓樓搶抓綠色經濟發展機遇,打造“雙碳”創新發展集聚區,構建集高端智庫、綠色技術、成果轉化等為一體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模式。兩次“雙碳”大會,將為實現“雙碳”目標進一步探索發展路徑。
兩次“牽手”,“國字號”青睞鼓樓
2023中國(南京)雙碳產業大會以“低碳電氣綠色引領”為主題。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在會上圍繞電氣裝備智慧化、信息化、低碳化的發展趨勢,發布“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功能要求”等9項團體標準。在氫能標準體系新思路、綠色船舶新發展等6個分會場,40余位產業界和學術界專家共話“雙碳”技術熱點問題,交流產業發展愿景。
大會現場,一系列“含金量”高、“含綠量”足的簽約項目令人矚目。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在鼓樓建設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南京科創中心,以鼓樓為中心,圍繞南京市、覆蓋江蘇省、輻射長三角,推動科技資源聚合,促進科技經濟融合;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南京科創中心、上海海事大學與鼓樓區下關濱江商務區管理委員會,簽署“綠色航運產教融合創新中心”合作協議;江蘇省生產力促進中心在鼓樓高新區設立江蘇省技術轉移聯盟鼓樓高新區基地,加速科技成果有效地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涉及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等領域的7家企業與鼓樓簽訂項目落地協議,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另外,6個產學研合作項目簽約,用科技創新為鼓樓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4月的大會上,鼓樓區與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鼓樓高新區與江蘇省可再生能源學會、上海環交所、南京南智碳中和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一年兩場“國字號”大會,讓鼓樓收獲滿滿,有信心也有實力踏上經濟社會低碳轉型、綠色發展的道路。
“龍頭”領航,助力產業集聚
“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已成為‘十四五’時期的重要任務。”鼓樓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省會功能核心區、南京市中心城區的鼓樓早已落子布局,以全域創新為引領,培育一批引領行業發展的企業,打造“雙碳”創新發展集聚區。
2008年來到鼓樓的國家能源集團江蘇電力有限公司,是江蘇省最大發電企業。企業將經營方向向綜合能源服務商和綠色低碳能源供應端轉變,開發新能源、清潔高效火電、分布式綠色低碳綜合能源示范項目和新業態綠色能源項目。截至目前,企業已建成281個全容量并網分布式屋頂光伏項目,共計75萬千瓦,預計年底超400個項目投產,是省內分布式項目數量最多的區域公司。
“這些年來,企業和鼓樓區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厚厚一沓,足有十余份。”該公司規劃發展部副部長李東華說,比如在新能源領域,雙方就新能源發展、綜合能源開發等方面開展合作,在下關西火車主題街區建設0.4MW光伏項目,近期將投入運行。
“我們還與東南大學等高校合作,開發建設新型蓄能、鹽穴儲能、綠甲醇等新業態能源項目。另外,將立足熱、電、氣、水的多能聯供,在鼓樓開展園區和樓宇綜合體的綜合能源項目,降低園區能耗和碳排放水平。”李東華說。
同樣是2008年,南京蘇夏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王國興帶著30名員工在鼓樓區創業,為煤電、核電等市政公用行業、石化行業的節能與供熱領域做專有技術服務。
王國興告訴記者,企業對大機組供熱系統進行改造,將發電廠綜合熱效率由45%—50%提升到70%以上,達到節能降碳的效果。在全國范圍內開展2000余個長輸熱網工程,其中近300個將距離突破性延伸至40—60公里供熱半徑,極大提高輸送效率。還有低耗熱網工程,能將熱網輸送蒸汽的熱損失降至3%以內。
“鼓樓有完備的扶持政策、創新平臺、企業服務,更重要的是,現在的辦公地點毗鄰我的母校——南京師范大學,高校學科優勢能持續引育人才。”王國興坦言,經過15年的發展,現在400多名員工中,有近80名來自南師大,科創氛圍濃厚。目前,企業年產值在5億—7億元,工業蒸汽供熱市場占有率達60%。
今年以來,借助國電江蘇、中煤能源、南瑞集團、華能集團等電力行業龍頭企業以及中建材華東材料、德龍匯能、中核匯能、江蘇船聯等20多家新能源領域典型企業云集的優勢,鼓樓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低碳技術研發與交易等“雙碳”產業,在“雙碳”領域集聚140余家企業,落地“雙碳”產業項目近30個,簽約投資總額約50億元。
創新探索,產學研深度融合
鼓樓區匯集南大、河海、南郵等20所高等院校、46名兩院院士、15家大學科技園、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南京分院等120余家科研機構,在“雙碳”科研的各個垂直領域,發揮著創新策源地作用。
去年12月,鼓樓區與南京大學圍繞“雙碳”產業簽署合作協議,依托南大“雙碳”特色優勢和技術水平,建設南京大學碳中和研究院和南京南智碳中和研究院,推進“雙碳”理論研究、原創技術研發和產業項目孵化。
“4月的大會上,我們與上海環交所簽約,共建碳管理體系(南京)中心,圍繞‘雙碳’規劃咨詢、碳金融、碳能力建設、碳管理項目、碳資產等6方面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本次大會,則攜手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開展區域碳管理綜合示范項目,建設碳排放核算平臺,助力碳交易,管理碳資產。”南京南智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趙良說。
江蘇禹治流域管理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也與河海大學簽約“雙碳”目標下的智慧排水項目。該公司總經理劉福宇介紹,項目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綠色低碳排水系統,實現城市排水管網河網的實時監測預警、閘泵遠程調度、應急響應等功能。
近年來,鼓樓區深入推動“政產學研用”融合發展,依托高校院所科研資源,開展緊密的產學研合作,打造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示范區。該區與東南大學合作,引進國內外高端院士團隊,建設海外院士協同創新中心,打造國際數字“雙碳”科創平臺。與中國電工技術學會攻關低碳零碳負碳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推動綠色低碳產業鏈升級。與8個來自長三角萬億級GDP城市的中心城區,組建長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聯盟,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綠色經濟發展行動”。
鼓樓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翁再寧表示,通過一場場全國性盛會,鼓樓不斷和專業協會、研究院等達成合作,進一步為“雙碳”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生態,讓科技創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使鼓樓加快向“雙碳”技術創新策源地和長三角綠色經濟引領區轉變。
中機院以研究和規劃為引領,以招商托管為支撐,從咨詢、規劃設計軟服務向開發運營領域邁進,形成多元化業務版塊。服務范圍涵蓋大數據、咨詢、規劃、招商運營及托管等5大類服務。
在招商服務中,本院提出“離岸招商、離岸孵化”的創新理論,通過以商招商、以資購商等多種招商形式推進工作,得到貴州省投資促進局、甘肅天水市政府、金鄉經濟開發區等40多個地方政府和30余家知名產業地產商的認可。經手項目霍爾果斯經開區伊寧園區產業鏈圖譜及招商策劃項目 /
普光經開區天然氣化工產業鏈招商圖譜項目 /
太原市產業鏈招商圖譜編制項目 /
鹽城400平方公里灘涂用地招商策劃項目 /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經濟開發區投資環境推介項目 /
貴州省生物醫藥產業鏈圖譜及招商地圖項目 /
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 /
孝南區的發展及產業轉型升級和招商策劃 /
貴州觀光生態農業產業規劃和招商策劃
...................................................
歡迎致電咨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