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上午10時,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介紹了“加大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關政策制定和實施情況,同時還指出,將在近期圍繞穩增長、擴內需、化風險等方面,陸續推出一攬子有針對性的增量政策舉措。這一攬子增量政策包括支持地方化解隱性債務、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支持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加大對重點群體的支持保障力度等多個方面。
除此以外,藍佛安部長還提到,逆周期調節絕不僅僅是以上的四點內容,這四點是目前已經進入決策程序的政策,還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在此背景下,再結合10月8日國務院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介紹的相關內容,即“近期將在年內提前下達明年1000億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和1000億‘兩重’建設項目清單,支持地方加快開展前期工作先行開工實施”。可以看出,在2025年,不僅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力度有所加強,中央預算內資金整體額度也將明顯提高,對于地方重大項目落地實施的效力將會增強,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多個專項管理辦法已完成修訂
據統計,2024年1—9月份,有20多項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專項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涉及農業農村、生態環保、污染治理、文化保護、流域治理、防災減災、鐵路運輸、社會保障等方面。因此,2025年申報的中央預算內資金項目將適用于新的管理辦法,有助于提高各地謀劃和申報項目的積極性。部分修訂的管理辦法如下:
1、《教育強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公共實訓基地方向)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發改就業規〔2024〕1228號);
2、《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提升(應急救援及安全生產方向)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發改投資規〔2024〕1025號);
3、《農業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發改農經規〔2024〕744號);
4、《節能降碳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發改環資規〔2024〕338號);
5、《污染治理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發改環資規〔2024〕337號);
6、《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發改區域規〔2024〕352號);
7、《水運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發改基礎規〔2024〕306號);
8、《城鄉冷鏈和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專項管理辦法》;
9、《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倉儲設施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辦法》;
10、社會領域相關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
11、《生態保護修復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
12、《國家以工代賑管理辦法》等。
二、支持范圍擴大、支持比例增加
通過分析修訂的專項管理辦法可以看出,與舊版的管理辦法相比,支持范圍和比例都有了明顯的變化,最主要的是提高了對不同地區的支持比例。以《教育強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為例,修訂后的支持范圍包括以下幾項:
(1)支持教育基礎薄弱縣、人口流入地、產糧大縣等的普通高中建設,支持原國家級貧困縣、產糧大縣等地區的義務教育學校和公辦幼兒園建設。
(2)支持中高等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
(3)支持中央高校“雙一流”建設、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和國家基礎研究創新中心建設、在京高校疏解及南疆高校建設、中西部高校(含部省合建高校)建設、優質醫學和師范院校建設、本科高校學生宿舍建設。支持“雙一流”高校新校區建設,支持高校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購置、中外合作辦學。
(4)在《實施方案》已明確的相關支持限額基礎上,在本辦法實施期內,普通高中項目,每所高中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額度(以下簡稱“支持額度”)不超過5000萬元;中學購置實驗設備,以省(區、市)為單位整體批復、整體招標采購,每省(區、市)每年支持額度不超過 1 億元;“雙一流”高校新校區建設,結合辦學規模、建設規模等測算,每所高校支持額度不超過30億元;科研能力建設,“雙一流”高校支持額度不超過6億元,其他高校不超過2億元;高校學生宿舍建設,“雙一流”高校結合宿舍缺口面積測算支持額度,其他高校每校支持額度不超過2億元;符合條件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建設,根據辦學規模、建設規模等測算支持額度。
這里面變化最大的是第一項:支持教育基礎薄弱縣、人口流入地、產糧大縣等的普通高中建設,支持原國家級貧困縣、產糧大縣等地區的義務教育學校和公辦幼兒園建設。之前的《管理辦法》對應的內容是:鞏固基礎教育脫貧成果,支持脫貧地區縣的義務教育學校和公辦幼兒園建設。
再就是支持比例方面:新的管理辦法對于東、中、西、東北地區分別不超過總投資(不含土地費用、市政費用,僅為工程建設投資,下同)40%、60%、80%、80%的比例進行支持(產糧大縣方向另行規定),之前的管理辦法對于東部地區支持比例為30%。另外,對于“雙一流”高校新校區建設和科研能力建設等方面,支持額度也有顯著增加。
另外,對于產糧大縣進行了重點支持,具體內容包括:公辦幼兒園。支持幼兒園園舍、活動場地等設施土建,購置必備的室內外活動器材和生活設施設備;義務教育學校和普通高中。支持教學用房、實驗用房、活動用房、學生宿舍和食堂、體育運動場等設施土建,配置必要的“互聯網+教育”設施;中等職業學校。支持教學用房、學生宿舍和食堂、體育運動場等教學生活用房建設。按照不超過項目總投資(不含土地費用、市政費用,僅為工程建設投資)80%的比例進行支持。可以預見到,未來幾年全國800多個產糧大縣的教育設施水平將會顯著提升。
三、整體額度逐年穩步增加
近年來,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逐步增大,由2021年的6100億元,增加到了2024年的7000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7200億元以上。按照全國2800個縣級行政區來算,平均每個縣可以申請2.57億元,再疊加拉動社會資本的投資效應,對于地方經濟平穩發展助力是非常大的。
四、支持的重點領域更加聚焦
通過近兩年支持的重點項目可以看出,中央預算內資金與萬億國債、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已經形成了既相互搭配又各有重點的使用方式,主要對國家重大戰略、重要安全領域、應急減災、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保障、城市建設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支持,預計下一步將繼續對以上領域以及科技創新、數字經濟、新能源新基建、國防安全等方面加大投入,各地方可以結合自身需求和實際情況,盡快開展項目謀劃和儲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