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圈,碳中和確確實實是火出了天際,無論是最近暴漲的煤炭、鋼鐵、有色,還是上半年牛的不行的光伏、特高壓、新能源車,其實都屬于碳中和板塊。
那么什么是碳達峰、碳中和呢?簡單點來說就是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了方便大家理解,給大家貼一張表,對著這張表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出,哪些行業的碳排放量比較多,以及在碳達峰的背景下,哪些行業存在替代傳統行業的機會。

中國碳中和各行業部門市場預期表
從碳排放的結構來看,電力部門占碳排放的40%-45%,我國80%以上的發電,都是來自火電。其余的都是新能源發電,不產生碳排放,基本上火電占我國碳排放的4成以上。
工業和制造業生產,是碳排放的第二大來源,占比在25%-35%。其中鋼鐵行業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的15%左右,鋁占碳排放量5%左右,這兩個加起來占工業和制造業生產60%-80%的碳排放量。
剩下的交通運輸占比7%-9%左右,建筑部門10%-16%左右,農業部門占比更小,只有3%-7%。
通過上面的數據,大家也就一目了然。要想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就必須要控制電力部門、工業和制造業生產的碳排放量,同時要發展新能源車,減少日常交通排放的二氧化碳。
對于電力部門主要是要減少火力發電,前幾十年國家大力建設水力發電站也是這個意思。但是水力發電站該建的都建的差不多了,發展空間實在不大,所以只能超大力度發展光伏和風能。
根據國家的要求2021年全國風電、光伏的發電量,會占到全社會用電總量的11%左右。2025年,會達到16.5%左右。到了2030年,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
我們之前老說,炒股其實就是炒預期,光伏、風能行業在碳中和背景下不論是想象空間還是業績空間都很大。國家大量建設光伏風電等新能源,會給整個新能源產業鏈都帶來巨大的增量。
比如說這段時間炒的比較火的輸送電氣和特高壓,都是得益于新能源發電的建設。因為我國是西部地區的光照和風力資源比較豐富,但經濟中心卻在東部和南部,用電主要也是集中在東南部,這就需要特高壓輸電,所以做特高壓輸電的公司肯定是受益的。
再比如前段時間比較火的儲能行業,由于風電和光伏發電受季節和氣候影響較大。所以就需要在光照和風力高峰期發的電給儲存起來,等到淡季在釋放出來。光伏和風力發電的大規模裝機,對儲能行業也是機會和增量。
這段時間爆炒的周期板塊也是一樣,導火索是期貨價格的上漲。但核心還是在碳中和碳達峰的背景下,周期板塊里面的雙高產品的產能已經被限制死了,西南某省直接把某些雙高品種產能直接壓縮90%,供給下降太快,但需求不會一下子消失,就引發了供需矛盾。再加上全球的貨幣寬松,這些高耗能產品的價格一路暴漲。
新能源車也是一個意思,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各個國家都出臺了新能源汽車發展計劃,都要求在未來20-30年內全面取消燃氣車售賣。在這種大背景下,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大幅度提升,2021年8月份我國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經達到了10%以上,未來的增長空間也相當大,在業績和題材的雙重配合下,相關的上市公司被市場熱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