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徽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清憲7月20日在“中國這十年·安徽”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進入“十四五”,為進一步加快安徽省現代產業集群建設,安徽省委制定了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行動計劃,其中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行動計劃對推動制造業結構優化、質量提升、集群發展作出了系統安排。
第一,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體系,努力形成快速增長的體量。圍繞打造新興產業聚集地,突出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綠色食品、智能家電等十大新興產業。其中,電子信息、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4個產業,到2025年將成為萬億級產業。
第二,走寬走暢“科創+產業”的路子,彰顯科技創新的底蘊。一方面,圍繞創新鏈鍛造制造業長板。比如,新能源汽車產業,依托技術和產業基礎,目前已集聚比亞迪、大眾、蔚來、吉利等廠商,到2025年產能將達到150萬輛,是如今的6倍。量子產業的專利申請量全國第一,集聚了全國三分之一的量子企業。另一方面,圍繞產業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去年有8項制造業“揭榜掛帥”攻關項目打破國外壟斷。
第三,突出“四鏈合一”和工業互聯網發展,打造良好產業生態。大力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合一”,圍繞產業鏈、創新鏈構建資金鏈、人才鏈,圍繞資金鏈、人才鏈吸附產業鏈、創新鏈,使一切創新創業的元素競相涌動、碰撞耦合、彼此成全。數字化是新一輪產業變革中企業的重要生存環境。安徽把打造工業互聯網作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已培育各類工業互聯網平臺130家,已有1.8萬家企業與云資源深度對接,工業云平臺應用率達57%,居全國第5位。
據悉,在2012年到2021年的10年間,安徽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9%,位居全國第3位。其中,高新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7%,增加值占比由2012年的34.8%提高到2021年的45.7%;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9.8%,產值占比由2012年的18.1%提高到2021年的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