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縉云縣委、縣政府提出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以來,工業經濟在擴大總量、調整結構、技術進步、體制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成效,預計今年可實現工業總產值42億元,同比增長24.1%。
今年以來,該縣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狠抓各項戰略措施的落實,營造重中之重抓工業的良好氛圍,工業經濟工作體現出“四個新突破”。
一是工業園區建設有了新突破。該縣組建了縉云縣工業園區建設領導機構,有關鄉鎮建立了工業園區管委會,并成立了工業園區開發公司,積極參與園區建設。為確保入園企業在數量上、規模上有較大突破,努力朝著一個企業、大集團就能形成一個工業園區的方向發展,切實加快三大工業園區的建設進度。
坐落于“麗水工業第一鎮”壺鎮鎮的省級工業園區———縉云縣縫紉及機電工業園區,首期有入園企業9家,受讓土地面積110畝,其中2家企業已建成投產。縉云縫紉及機電工業園區的建成,將使壺鎮這一老工業基地煥發出新生機,使壺鎮鎮的工業經濟格局更加明朗,使占據全國市場份額30%和50%的縫紉機和金屬帶鋸床更具市場競爭力。
縉云縣摩托車配件、電光源工業歷史悠久,在工業產值當中的份額最大,摩托車配件行業占全省市場份額的20%,電光源行業占全國市場份額的30%。縉云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著力扶持和發展這兩大特色行業,啟動建設縉云摩配電光源工業園區。該園區坐落于交通便利的330國道旁,依托縣城的人才、資金、信息等資源優勢,結合城市化,一手抓招商引資,一手抓城區現有企業規模的提升。目前,已有7家企業達成入園意向,受讓土地面積190畝。該園區的建成,將使縉云的摩托車配件行業和電光源行業新增工業產值8億元。
新碧工業園區充分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利用毗鄰永康等發達地區的特點,全力打造接軌發達地區的“產業接口”,集中全力向發達地區招商引資。去年6月開始規劃建設的新碧工業園區,目前已集聚了86家企業。最近,該縣又著手規劃建設占地20多平方公里的大園區,力爭使新碧鎮這個麗水經濟的北大門真正成為接軌永康等發達地區的橋頭堡。
二是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重點區塊發展有了新突破。該縣著力扶持縫紉機、工刃具、環形燈管等3大特色行業。通過行業協會等組織,一方面規范行業競爭行為,一方面積極引導企業上檔次、上規模。縣里把技改貼息貸款的發放向這三個重點行業的企業傾斜,今年全縣2億元的技改投入主要集中于這些行業。通過生產擴規模、質量上臺階,三個重點行業發展態勢強勁。今年1至9月份完成產值9.54億元,同比增長49.3%。
對待重點企業,該縣實行扶優扶強政策,并確定1至2家龍頭企業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造。今年1至10月份,該縣20家重點企業完成產值達12.54億元,同比增長26.8%。燈管行業龍頭企業浙江山蒲照明電器有限公司投資4000多萬元在新碧工業園區新建廠房,年底將建成投產。浙江金陵光源電器公司“牽手”美國通用電器公司,成為美國通用電器公司貼牌產品的生產基地。
在重點區塊上,縉云縣大力扶持壺鎮、新碧、五云等7個工業重點鄉鎮,引導企業相對集中,連片發展,并確定各鎮的產業布局和功能定位。在壺鎮,以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為基礎,進一步營造和強化區域產業優勢。壺鎮工業目前已支撐起全縣工業經濟的半壁江山。在北大門新碧鎮,新一輪的產業優勢正在形成,新碧工業園區將成為接受產業轉移的平臺。
三是招商引資(企)工作有了新突破。該縣把大企業、大集團作為主攻方向,把引進的重點放在資金、技術、產品、管理和信息上。縣、鄉、村三級進一步建立和健全招商組織網絡、完善項目庫和客戶信息庫等。據初步統計,到10月底止,該縣共引進企業30多家。僅新碧鎮今年以來就引進企業24家,投資總額達9000多萬元。此外,東方鎮、舒洪鎮等新興工業城鎮招商引企勢頭良好。
四是技術創新力度有了新突破。該縣完善企業技術創新激勵機制,積極培育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和企業,全面提高產品質量,爭創名牌企業、名牌產品。今年前三季度,該縣在建技改項目73項,累計完成投資1.7億元,同比增長72.8%。經省以上立項的新產品和創新項目10項,位居麗水市前列。浙江鋸力煌鋸床有限公司的GZK4228全自動數控臥式帶鋸床和浙江晨龍橡膠有限公司的橡膠分道體兩個項目被列入國家級新產品,填補了麗水市國家級新產品項目的空白。浙江仙都啤酒發展公司的“仙都”商標被評為省著名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