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鎮: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速度快效果優
7月25日,筆者走進清鎮市紅楓湖鎮右七村大寨組,一片綠油油的蔬菜盡收眼底,數百個旋轉噴頭不停地噴灑著清水,田疇里插著無數黃板和夜蛾誘捕器,數十個工人正在勞作,一條正在建設機耕道延伸遠方……
“這是我們園區的一個示范基地,協作單位是貴州長津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隨行的清鎮市農業局蔬菜辦副主任郭榮寬介紹,清鎮市綠色蔬菜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是全省“5個100工程”建設項目之一,規劃總面積120平方公里,建設期限為2013年至2017年,項目實施主體為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核心區和輻射帶動區。核心區規劃建設面積2萬畝,涉及紅楓湖鎮簸籮、大沖、右二、右七4個村;輻射帶動區規劃建設面積3萬畝,涉及紅楓湖鎮和站街鎮的15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
“我們這個基地有400多畝,今年4月份啟動實施,現在已種有芥菜、紅莧菜、菜芯、蕃茄、油麥等10幾個蔬菜品種。”走進長津公司蔬菜基地,基地負責人周龍向筆者介紹,目前,芥藍、油麥等蔬菜已經上市,一天可賣15000多斤。“再過幾天,這些生菜也可以賣了。”周龍指著面前的生菜說。
在蔬菜地里,筆者與一位40開外的婦女聊了起來,她叫馬玉枝,是紅楓湖鎮右七村倉上組村民。“我家有6畝多地,全租給公司了,現在就在自家的地里打工”馬玉枝樂呵呵地說,公司流轉土地時就承諾了要優先安排她做,“現在一個月算下來有2000塊左右,貼補家用基本上夠了。”
在郭榮寬的帶領下,筆者來到園區位于紅楓湖鎮簸籮村的另一個基地——清鎮市青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蔬菜種植基地,該公司專做高端銷售,實行以銷定產的經營模式,客戶可在網上觀察近期上市的蔬菜品種,需要什么蔬菜打一個電話,就有專門的人員將其配送到客戶家中。“我們預計在貴陽發展3000戶客戶,目前已有1800多戶。”公司負責人呂惠松說。
在青遠公司的蔬菜基地里,每兩丘蔬菜地之間都有一米左右的雜草帶隔離開,有些地方的雜草還有三四米寬。這不禁讓筆者感到驚訝,為什么不鋤草呢?
“留著這樣的雜草是我們種植有機蔬菜的特色之一。”看著筆者的表情,呂惠松連忙介紹,公司在蔬菜種植上有3個比較特別的地方:留著雜草,是給益蟲一個安身之處,同時也能夠有效隔斷蔬菜間病毒的傳播;其二,客戶可以通過網絡觀察每一株菜的生產過程,從播種到收割整個過程都能夠監督;其三,公司與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省園藝研究所等多家機構合作開發有機蔬菜,目前已有綠色食品認證6個,有機食品認證11個。
據了解,除長津公司和青遠公司之外,園區內還有13家集“產、加、銷”于一體的省、市、縣級農業龍頭企業,9家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此外,還進行了基本農田改造1萬畝,配套建設單體大棚、連棟大棚等設施20萬平方米,噴灌設施3000畝,冷庫3處共980平方米,蔬菜初加工場地6000平方米。目前,已實現蔬菜種植2.2萬畝,上市量2.54萬噸,產值5842萬元,覆蓋農戶13286戶53585人。
據清鎮市農業局局長周厚軍介紹,園區的主導產業定位為綠色(有機)蔬菜種植,到2017年,將建成生態蔬菜生產基地3萬畝,實現產量達12萬噸,產值達3.6億元。同時,配套建成生態葡萄基地1萬畝,茶葉5000畝、休閑觀光苗木基地5000畝及休閑觀光農家小院50戶,實現產值達1.6億元。
“園區建成后,不僅可以提高一產的增加值,而且農產品經過加工后銷售,還可大大提高附加值。”周厚軍告訴筆者,光是蔬菜加工增值一項,就可達3億元。同時,園區建設過程中同步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庭院經濟”,促進觀光農業的發展,真正達到“承接二產連接三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