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納入2000億元產業園區培育名單中的成都高新區、成都經開區、四川雙流經濟開發區,其主導產業、特點優勢各不相同。
“ 產業園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四川省要想提高市場經濟發展速度,需要高新技術的提升,而這個目標必將由產業園區的發展來‘打主力’。”四川社科院一位區域經濟研究學者在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采訪時說道。
目前四川全省產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省的份額上升到60.8%,占全省GDP的比重達到27.5%,成都高新區、成都經開區、四川雙流經濟開發區3個成都工業集中發展區被納入2000億元產業園區培育名單中。工業園區與區域經濟之間將會如何影響與促進?三個園區各自的發展特色又是什么?
園區與區域經濟相互促進
據了解,目前四川省已有兩個產業園區營業收入超1000億元,它們分別為成都高新區和成都經開區,另外有7個園區超500億元,51個園區超100億元。今年上半年,四川開展了“51025”重點產業園區發展計劃組織遴選和規劃編制工作,現擬定重點產業園區64個。其中,成都高新區、成都經開區、四川雙流經濟開發區等3個成都工業集中發展區被納入2000億元產業園區培育名單,青白江工業園、四川新津工業園區、四川彭州工業園區則被列入1000億元園區培育名單。
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采訪的學者認為,產業園區的發展與區域經濟會起到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發展的作用。“產業園區本身屬于產業聚集的一種形式,根據區域經濟理論,一個區域通過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而形成優勢,并有可能將相關企業和生產力要素吸納,在利益原則的驅動下形成產業布局上的相對集中和聚集,從而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四川社科院一位長期研究區域經濟的學者說:“四川省要帶動市場經濟發展速度,需要高新技術的提升,這個過程必將由產業園區的發展‘打主力’。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園區不僅能夠通過企業產值高速增長,從而帶動政府財政收入、拉動城市建設進程,還能帶動就業增長,對區域內航空、公路運輸的發展也具有重要作用。”上述四川社科院學者還指出,四川省內產業園區已經成為全省構建多點多極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而產業園區的高速發展還將推動國內產業從東部沿海地區到中西部地區的轉移,并且現在產業園區面向國內市場的份額比重逐漸上升,也帶動區域市場的發展。“未來產業園區會更多地面向國內市場、拉動內需,調整國內經濟結構,不再像以前——沿海地區的園區多以外貿為主要收入渠道。產業園區的發展必將帶動內陸區域市場方方面面的發展,由此逐步縮小東中西部地區間的經濟發展和收入差距。”上述四川社科院學者表示道。
三園區特點各異
已被列入四川省2000億元產業園區培育名單的3家產業園區,正以不同的產業側重面和特點而大力發展,未來還將在四川經濟發展過程中繼續做出重要貢獻。
成都經開區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確定的以汽車(工程機械)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為主導的現代制造業基地。該工業區已成功搭建“百萬輛乘用車”整車生產平臺,實現一汽大眾成都基地、四川一汽豐田、沃爾沃成都基地、吉利汽車[-0.91%]、成都神鋼等重大整車(機)制造項目聚集發展,一汽大眾發動機、中國兵裝汽配園等汽車主機和關鍵零部件項目成鏈發展的良好局面。2012年,成都經開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67億元,同比增長22.5%;實現利稅總額346億元,同比增長18.4%。“目前成都經開區擁有的汽車整車制造企業共計10家,除整車生產企業外,經開區還聚集了汽車產業零部件企業200余家,其中已有90余家建成投產。2013年,經開區包括整車和零部件在內的汽車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1400億元左右。”成都經開區宣傳工作辦公室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道。
與成都經開區著力發展汽車產業不同,成都高新區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和精密機械制造為其三大主導產業。作為四川省成都市推動產業發展的首要載體和實施對外開放的主要窗口,同時也是中國西部首個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成都高新區2012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230億元,成為四川省第一個過2000億元的工業園區;區內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15家,占成都市的52%,聚集世界500強企業及國際知名企業近120家。
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該工業區還在努力打造西部人才特區并吸引全球創新資源,如今已成功獲批四川省首批省級“人才優先發展試驗區”,截至2012年底,成都高新區人才總量達到22.8萬人。
對照2000億元奮斗目標,雙流(西航港)經開區致力打造新興電子信息產業為核心,以新能源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0.39%]制造業為主導,以創新研發體系為支撐的“一核心三主導一體系”。目前,西航港經濟開發區內已聚集大小企業547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24家、出口創匯企業60家,世界500強企業14家。雙流縣相關工作人員曾表示,按照當前雙流縣產業發展趨勢,到2017年實現2000億元目標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