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區創意產業“十二五”發展專項規劃
一、發展現狀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有力推進下,“撤二建一”后黃浦的創意產業繼續快速發展。2011年,黃浦的文化創意業完成區級稅收13.81億元,同比增長21%,占全區總量的比重達到11.7%,列為黃浦現代服務業六大支柱產業之一。
(一)創意產業發展領域各具特色黃浦創意產業的發展特色明顯,一是形成了四個重點發展領域:以文藝表演、休閑健身娛樂為主的文化娛樂業,以廣告、建筑設計、工業設計、咨詢服務為主的創意設計業,以新聞出版、廣播、電影為主的文化傳播業,以互聯網信息服務、計算機系統服務、軟件服務為主的網絡和信息服務業。二是集聚了一批領袖級企業:廣告領域的旭通、凱蒂珂、恒美等;建筑設計領域的凱里森、思邦、百殿等;工業設計領域的富樂、艾迪伊歐、洛可可等;咨詢服務領域的埃森哲、麥肯錫、波士頓等;文化傳媒領域的故事會、文化出版社、康泰納仕等;網絡信息領域的欣能信息、趨勢科技、先鋒商泰等。(二)創意產業集聚區品牌效益日益顯現目前黃浦區已命名的創意產業集聚區有7個,8號橋、田子坊、卓維700、江南智造、上海灘(老碼頭、幸福碼頭、外碼頭)、南蘇河、旅游紀念品設計大廈,總建筑面積25.5萬平方米。隨著世博園項目的規劃建設,世博地區還將有25萬平方米的文化創意、博覽會展、總部大樓等功能設施竣工。這些創意園區集聚了廣告、建筑設計、軟件、文化傳媒、旅游紀念品設計、時尚設計等創意企業600余家,集聚了一批名家、名企、名牌,如:思邦建筑設計、唯晶科技、恒美廣告、思遠影視等知名企業,以及吳思遠、爾冬強、李守白等一批著名藝術家,擁有一批旅游紀念品原創設計大師。園區發展在功能和形態上已呈現出二種不同特征的類型,以8號橋為代表的辦公商務功能為主的園區,以田子坊、老碼頭為代表的休閑旅游功能為主的園區。
二、發展環境
(一)機遇
1、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就文化改革發展提出一系列重要論斷、重要部署、重要舉措,提出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標志著我國文化改革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也為黃浦區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2、上海“四個中心”建設“四個中心”建設是上海重要的戰略目標,將有利于全面提升上海的經濟發展水平,為黃浦拓展創意產業發展領域,優化創意產業發展結構,提升創意產業發展能級提供了重要機遇。
3、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成功舉辦黃浦作為世博會場館區之一,世博會期間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隨著世博會的成功舉辦,黃浦的國際知名度也顯著提升,世博會的后續效應,將有利于吸引國內外設計、會展等創意企業在黃浦區集聚。
4、“創意城市”和“設計之都”的創建“十二五”期間,文化創意產業結合“創意城市、設計之都”的建設,將發展成為上海的支柱產業。“創意城市”和“設計之都”的創建工作,有利于黃浦依托相關政策和措施,充分發揮黃浦歷史人文資源豐富的優勢,進一步豐富黃浦創意產業的發展內涵,加快推進黃浦區創意產業的特色化發展。
5、黃浦創意產業的先發優勢黃浦區歷史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創意產業是黃浦區六大重點發展產業之一,具有先發優勢和引領地位,在“傳承經典打造精品”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二)挑戰“十二五”期間,上海市創意產業發展的重點是強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黃浦區創意產業發展的空間比較小、成本比較高、規模比較小等劣勢很難對接和爭取上海市的產業政策和引導資金支持。與其他區域相比,黃浦創意產業發展具有先發和引領優勢,但是鑒于目前區與區之間發展創意產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如何實現與兄弟城區間的優勢互補,在錯位發展中進一步突出黃浦的比較優勢,成為黃浦創意產業發展在“十二五”期間面臨的挑戰。
三、發展方向
(一)發展思路以“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為動力,以“整合提升、創新發展,傳承經典、打造精品”為主線,堅持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胡錦濤總書記視察“8號橋”時對創意產業發展的指示精神。借助上海成功舉辦世博會和打造“創意城市”、“設計之都”的契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放大世博效應,以創意引領黃浦多產業融合化發展,引領黃浦經濟高端化發展,引領黃浦城區精品化發展,故事式挖掘底蘊,系統性整合資源,國際化提升能級,積極探索走出一條從創意產業、到創意經濟、到創意城區的發展之路。
(二)發展目標至“十二五”期末,要進一步提升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能級和品牌影響力,力求出形象、出功能、出效益,并形成產業集群;聚焦重點,發展文化娛樂業、創意設計業、文化傳播業、網絡與信息服務業;不斷完善創意產業發展環境,集聚優勢創意企業,形成產業基礎扎實、產業特色鮮明、產業組織合理的創意產業可持續發展環境。力爭創意產業增加值占全區增加值比重,至“十二五”期末超過12%。促進創意產業與文化、科技、金融服務業、研發等領域的結合,以創新思維積極拓展創意經濟領域;積極探索,努力實踐,精心打造充滿活力的創意城區,進一步提升黃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在新一輪發展中繼續擴大領先優勢。
四、發展任務
(一)進一步做大創意產業規模1、重點領域為了鞏固前一輪黃浦創意產業的發展成果,“十二五”期間將重點推進三類創意產業的發展:——文化娛樂業重點領域:文藝創作、文藝表演、文化創意策劃、休閑健身娛樂等發展任務:通過招商引資、項目引進等方式,吸引演藝經紀機構、文化創意工作室和優秀文化團隊落戶集聚。加強區內商貿、旅游等產業與文化產業的交流合作,促進文化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發展。支持文化企業運用高新技術手段開發文化創意產品,提升文化創意內容的展示、傳播等服務能力。——創意設計業重點領域:廣告設計、咨詢服務、建筑設計、時尚設計、工業設計、藝術設計、展覽展示設計等。發展任務:以鞏固發展、打造亮點,突出特色,培育發展為目標,提升設計創意的科技含量,聚焦名家、名企、名牌,形成若干個特色鮮明、具有引領作用的創意設計領域。——文化傳播業重點領域:出版編輯、印刷媒體、數字出版、影視制作與發行發展任務:以擴大文化出版創意的影響力為目標,發揮出版、影視發行與廣告業在產業鏈上具有高關聯性的優勢,適應全媒體出版和數字化出版的發展方向,打造文化出版創意集散地。——網絡與信息服務業重點領域:基礎軟件服務、應用軟件服務、其他軟件服務、動漫、計算機系統服務和網絡信息服務等領域。發展任務:以集聚高端企業,專業人才,提高產值為主要目標,進一步擴大網絡與信息創意的發展優勢。
2、空間布局“十二五”期間,要進一步完善創意產業空間布局,做大做強創意產業集聚區。——重點打造江南智造創意產業集聚區依托江南智造初步形成的創意企業集聚態勢,積極發揮世博會對創意產業的發展的輻射和帶動效應,重點發展廣告、工業設計、藝術設計等設計創意領域。推進園區、街區、社區聯動,打造局門路創意走廊,將其建設成為“創意城區”的實踐區。——鞏固提升8號橋創意產業集聚區依托8號橋在創意領域的品牌效應,重點引進國內外知名設計創意企業和大師,進一步提升8號橋的品質和內涵,使8號橋成為高品質設計創意的引領地。——鞏固提升田子坊創意產業集聚區依托田子坊突出的文化藝術氛圍,及日月光中心所帶來的區域性功能提升和輻射效應,進一步放大田子坊在人文藝術領域的領先優勢,重點發展人文藝術創意,使其成為文化、藝術與創意的融合地。——擴容改造卓維700創意產業集聚區依托“卓維700”在藝術創意領域的發展特色和比鄰新天地的區位優勢,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重點發展藝術品設計與展示,影視制作等領域,形成與淮海中路、新天地時尚消費區相呼應的藝術薈萃地。——整合提升上海灘、南蘇河創意產業集聚區依托上海灘(老碼頭、幸福碼頭、外碼頭)、南蘇河創意產業集聚區沿江沿河的地理優勢,重點發展旅游、品牌推廣、廣告、影視制作與發布、時尚消費等創意領域,打造既體現歷史文脈,又展現黃浦發展生機的新地標。——推進建設上海國際黃金珠寶商貿功能區依托旅游紀念品設計大廈創意產業集聚區在黃金珠寶研發設計領域的發展特色,抓住在豫園地區建設上海國際黃金珠寶商貿功能區的機遇,建設黃金珠寶飾品行業國家級的設計研發基地、展示發布平臺,使之成為國際性的黃金珠寶新品發布地。——積極對接世博濱江文化博覽商務區充分發揮世博效應,主動配合世博場館后續調整開發利用,推動城市最佳實踐區建設成為具有世博特征和上海特色的文化創意街區,成為匯聚全球創意風尚、潮流經典和文化精品的品牌高地。
3、發展環境——發揮三區聯動優勢擴大三區聯動發展優勢,提升一批集聚創意企業的創意園區,打造一批創新氛圍濃厚的創意街區,培育一批引領時尚文化的創意社區,形成創意園區、創意街區、創意社區聯動發展的新格局。——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制定一項創意產業發展專項政策,梳理一批創意產業發展促進政策,爭取一組上海市創意產業發展試點政策,進一步完善黃浦區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搭建功能服務平臺通過政府資助、市場運作的方式,以企業、中介機構、產業園和研究院所為支撐,引進和搭建一批功能突出、產業促進效果顯著、社會經濟效益明顯的功能性服務平臺,建立支撐創意產業發展的信息、展示、交易網絡。——建設產業促進機制從整合區內與區外,政府與社會,企業與專業機構等各方資源的角度出發,完善創意產業發展中的統籌協調、決策咨詢、知識產權保護、溝通合作等促進機制,通過多方面、多渠道的努力,增進創意產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構筑創意人才高地堅持培育和引進并重,建設一支創意產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一支創意園區經營管理人才隊伍,一支高端創意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結合創意人才發展特點,創新人才培養舉措;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創意人才發展環境。
(二)進一步放大創意產業輻射作用
1、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結合黃浦經濟發展實際,堅持以創意產業發展為核心,大力推進創意產業與文化、科技、金融服務業、研發等經濟領域的融合式發展,以文化為動力,科技為支撐,產業為基礎,資本為保證,促進創意產業向更廣泛經濟領域滲透,在實現創意產業化的同時,努力推進產業創意化,充分發揮創意經濟的綜合效應,增強城區綜合競爭力。
2、引領創意城區建設努力營造創意氛圍,著力提升創意城區建設中的關鍵要素,在創意產業發展,創意經濟繁榮的基礎上,按照系統化發展的理念,促進創意向城市建設、文化發展和社會事業等方面的全面滲透和融合,營造充滿睿智、活力、靈感和朝氣的創意氛圍,形成尊重創意,鼓勵創意,集聚創意,展示創意,服務創意和培育創意的理念,使“創意”成為黃浦的一種氣質和品格。
五、發展舉措
(一)聚焦重點項目,推進創意園區建設
1、重點打造江南智造加快推進一批存量老廠房資源的開發建設,特別是江南智造創意產業集聚區內刃具廠、采礦廠、色織研究所、海闊天空等一批待開發項目的改造利用。整合利用局門路沿線資源,進一步提升局門路綜合環境。
2、不斷提高園區能級對園區的功能性提升項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進一步塑造和強化園區功能,提升園區內涵和能級。積極開展重點樓宇和園區的低碳化和信息化建設工作,推進田子坊和卓維700等一批園區的拓展、提升和整合,更好的發揮廣告灣的效應,不斷提高各類載體的管理和服務水平。加快推進重點區域的綜合環境提升和商業商務配套調整,推進基礎設施水平和綜合環境功能的提升。
3、積極促進三區聯動大力推進園區、街區、社區的聯動發展,加快軟、硬環境建設,使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彰顯特色、城區面貌明顯改善、群眾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圍繞創意園區開展創意街區、創意社區創建活動,進一步提升城區創意氛圍;打造“三區”共享的休閑和活動空間,為創意人才提供休閑放松和展示自我的空間,為社區居民打造提升文化素養和業余生活品質的平臺。
4、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加快推進一批北部商業商務項目的建設,積極探索對南部世博場館的后續利用,繼承世博文化,放大世博效應,打造北部以甲級商務樓為主,中部以產業園區為主,南部以世博場館后續利用為主的載體多元化發展格局。
(二)集聚優勢企業,提升產業發展能級1、加快優勢企業集聚大力引進創意領域內的優勢企業,積極開發優勢企業的產業促進功能,將高端企業的創意發布、創意設計、創意培育引入黃浦,引領創意產業高端人才、高端企業、高端品牌向黃浦集聚。2、積極培育創意產業鏈積極引進具有管理、結算和研發功能的總部型企業;提供專業創意服務的專業型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具有營造創意氛圍功能的時尚型企業。大力促進傳統產業和專業服務業與創意產業的結合,完善創意產業鏈。鼓勵企業開展創意挖掘和再創意,進而形成產業價值鏈。
(三)完善服務體系,營造產業發展氛圍
1、加強政策引導探索創意產業扶持政策的突破,加快制定《黃浦區推進創意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和《黃浦區發展創意產業政策匯編》,加大對創意產業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項目的政策扶持力度,放大政策措施的聚焦作用。加強市區聯動,條塊聯動,積極爭取國家及上海發展創意產業的有利政策,構建良好的創意產業發展政策環境。
2、加大對優勢企業的扶持力度對優勢企業進行分類服務、跟蹤服務、個性化服務和制度化服務,推動創意人文和經濟環境的形成。對有規模、有影響、有潛力的創意企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優勢企業的引進與培養并舉,同時加大力度扶持創意品牌的發展,打造三類名牌:創意集聚區名牌、創意活動名牌和創意產品名牌。
3、搭建服務平臺積極開展多方合作,爭取上海市創意設計的發布、交易、展示平臺落戶黃浦,建設創意產業的信息集散地;搭建黃浦區創意產業信息服務平臺,發布政策信息、產業動態和對外交流信息;充分利用香港設計中心這一平臺,以及上海“創意城市”網絡,與市經信委聯合打造上海設計中心,探索打造國際化產業聯盟。對發揮較好社會經濟效益的平臺項目,給予一定支持。鼓勵在上海市有關平臺基礎上,圍繞創意產品的展示發布、項目孵化、技術支持等功能,開發一批相關的創意產業公共服務平臺。
4、豐富活動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產業交流促進活動,以活動為載體大力促進產業發展,承辦一批有影響力的創意產業活動,打造屬于黃浦的創意產業活動品牌。有選擇地對層級較高、影響較大的宣傳拓展活動給予支持和資助,形成政府、市場有機結合的市場拓展體系。促進創意產業活動與黃浦原有各類商旅文活動的結合,推進創意元素滲透到區內商業、旅游業、文化和居民生活等各個環節,在各類活動中加大對“創意黃浦”、黃浦創意園區和創意品牌的宣傳力度。
5、完善促進機制建立黃浦區文化和創意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加強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組建黃浦區文化和創意產業發展智囊團,集聚各方智慧,提升發展水平;組建黃浦區創意產業協會,加強協調與自律;打造有影響力的創意產業活動品牌和創意景觀;完善創意產業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建立“綠色通道”,對有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重大招商項目實施一事一議和特事特辦。
6、完善統計體系加強對創意產業的統計監測分析,建立健全由政府部門、園區經營者、樣本企業等組成的統計監測網絡,建立與上海市有效銜接的創意產業統計評價體系和信息披露機制,設立特色產業重點企業信息庫,探索建立園區、街區、社區聯動的效益評估體系。
(四)聚焦產業要素,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1、加快人才集聚加大創意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和高端專業人才的培育、引進和支持力度,在創意產業重點領域內引進和培養一批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大師、名家;引進一批專業水平較高的創意人才、策劃人才、市場經營人才和創意園區經營管理人才;培養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創意新秀。加大對創意人才的引進、培養和服務的政策扶持力度,通過與相關高校和研究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培養高層次的創意人才。通過打造人才公寓,提升商業配套等措施營造舒適、便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吸引創意人才向黃浦集聚。
2、拓展融資渠道探索設立創意產業發展融資基金,重點支持創意領域內的創新技術、創業企業、載體建設、平臺建設、人才引進、成果產業化等重點項目。依托上海市搭建的創意產業投融資渠道,完善黃浦創意產業投融資體制機制,為創意企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3、構筑技術要素平臺根據創意產業發展的特點和創意企業的實際需要,建設一批創意產業領域內新材料、新工藝、新設計的公共技術支持平臺,重在提升創意產業的科技含量,為創意企業提供軟件支持、制模、材料選定等方面的便捷服務,打造創意領域技術要素集散地。
(五)擴大產業輻射,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1、開展創意推廣活動結合商旅文活動,開展創意文化產品、創意旅游、創意餐飲、創意娛樂、創意商業理念及產品等一系列以創意應用為主題的展示、體驗及評獎活動,廣泛提升企業創新創意意識,促進創意向更廣泛的經濟領域滲透。
2、打造特色創意街區打造符合黃浦特色創意街區,以淮海路、長樂路為主的時尚創意街區;以田子坊、紹興路、思南路為主的創意文化街區;以江南智造和濱江地區為主的創意展示街區;以豫園、老碼頭為主的創意旅游街區。并開發一條連接各創意街區和創意園區的創意旅游線路。
3、營造創意生活氛圍積極推動創意進社區、創意進校區,提倡創意生活理念,用創意推動文化事業、科教事業和其他社會事業的創新,開展創意教學、創意公益、創意文娛、創意社區的展示和評比活動,激發市民創意熱情和意識,逐步提高市民創意鑒賞力和接受力,營造開放、包容的創意氛圍。
4、打造創意城市景觀對不同區域的部分公共基礎設施進行創意化設計,體現北部的時尚商務氣息,中部的歷史、文化風韻,南部的工業發展軌跡;針對學校、醫院、商圈、文化活動場所、名人故居和歷史建筑等功能不同的區域開發創意標志物,在完善城區標志的同時,形成黃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