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經濟發展委員會、中小城市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小城市發展指數研究所、中城國研智庫等機構日前聯合發布2018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榜單。
據悉,中小城市經濟發展委員會等機構已持續14年對中小城市發展指數進行深入系統研究,并通過《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逐年推出其階段性研究成果,綠色發展指數是今年首次提出。
《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2018》顯示,2018年中國中小城市綠色發展指數為61.3。在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中,入圍縣市最多的江蘇、浙江和山東,各占22席、17席和16席。江蘇昆山榮膺第一 。
該研究報告提出,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在工業化中后期和后工業化時期,生態資源價值越來越為人們所認可,綠色生態越來越成為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的問題,堅持綠色發展,就要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中國中小城市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首屆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榜單發布 昆山榮膺第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想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改變過多依賴增加物質資源消耗、規模粗放擴張、高能耗高排放的產業發展模式。近些年,隨著新發展理念逐漸貫徹和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開展,各地發展質量逐步提升,生態環境惡化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但仍要堅持推進與完善。
綠色發展知行合一——江蘇昆山
作為綠色發展百強之首的昆山市堅持綠色發展,彰顯歷史擔當,蘊含治理智慧。近年來,昆山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到生產生活之中,推動經濟發展與生態改善良性互動,“美麗昆山”新圖景徐徐展開。
綠色理念滲透到城市的每個細胞。昆山市積極實施生態文明綠色細胞工程,實現國家級生態鎮全覆蓋,擁有各級生態村138個、綠色學校325所、綠色社區218家,市行政村生態村占比達90.2%;開展高水平節能建筑和綠色建筑試點,成功獲批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市;倡導綠色低碳出行,累計投放清潔能源公交車420輛、公共自行車2.1萬輛,平均每天借還公共自行車超過7.7萬次,占公交出行總人數的16%。
昆山以“兩減六治三提升”行動方案、生態文明建設“630工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任務書為行動指南,以陽澄湖生態優化行動、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程、斷面達標整治工程為重要抓手,深化改革創新,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續優化生態空間布局,提升生態環境,推動昆山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
“兩山”發源地——浙江安吉
作為“兩山”理論的發源地安吉縣,是杭州大都市經濟圈重要的西北節點,曾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是國家生態環境部“新農村與生態縣互促共進示范區”和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
安吉靠生態立縣,依靠區域優勢走綠色發展之路。全縣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36.61億元,比上年增長18.9%;利稅63.21億元,其中利潤39.21億元,分別增長14.1%、16.7%。16個工業行業達到“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或利稅超億元”,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81.98億元、利稅總額58.11億元。
安吉在發展工業同時,強化環境保護,而環境的良好,帶來新的增長點,就是旅游業,使第三產業得到蓬勃發展,解決了更多就業問題。2017年接待國內外旅游人數2237.5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6.0%;其中,接待境外旅游人數20.97萬人次,增長15.9%。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282.69億元,增長21.3%。
2018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