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的產業發展史就是一部順應經濟發展規律、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不斷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的歷史。上世紀八十年代,深圳大力發展“三來一補”加工業;九十年代,著力打造以電子信息產業為龍頭的高新技術產業;本世紀前十年,初步構建起以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物流業、文化產業為支柱的現代產業體系。產業轉型升級為深圳經濟繁榮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我認為以下幾方面工作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一、以優化空間資源配置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深圳市考慮到建設用地少且分散零星,產業轉型受空間制約的實際情況,出臺了關于優化空間資源配置的“1+6”政策文件。實施差別化供地、差別化地價、差別化管理模式,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符合深圳產業發展導向的產業,最高給予50%的地價優惠,對落后產能最高提高100%的土地使用成本,并對不同產業供地方式和供地年限實行差別化管理。實施房地并舉、優先供房,建立以房招商、養商、穩商的新機制,允許企業通過購買、租賃、合作等方式解決生產及配套問題,并根據政策給予創新性企業租金補貼或優惠。通過建立全市統一、公開的空間供需服務平臺,建立健全準入和退出機制,提高優質企業的落地效率;通過創新產業用地分類、鼓勵土地混合使用、提高產業容積率上限、預留產業發展空間資源、集約布置配套設施等,滿足重點產業發展需求。這些舉措近些年產生了良好成效,促進了新興產業的發展和落后產業的淘汰。二、以園區的轉型升級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目前深圳規模產業園區數量已經超過了3600家,科技型上市公司的95%來自于產業園區。深圳產業園區從出現至今已經經歷了四代,第一代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園區,第二代大部分是為藍領做的簡單配套,第三、第四代園區已經進入知識密集和技術密集時代,配套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內涵更加廣泛。以星河WORLD、天安云谷、寶能產業園等為代表的產業園區,為企業發展提供物業、科技、資金等一系列創新服務,并同步推動產業的集聚發展。深圳市創新基金對于入駐園區的成長性企業,給予最高一平方米20元、最高500平米、持續兩至三年的房屋補貼,幫助企業度過初創的艱難期。2015年,由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深圳市科技園物業集團有限公司等120家公司聯合發起成立了深圳產業園區發展促進會,通過“四平臺一智庫一基金”的功能架構,幫助政府加強園區統計、評估及規劃、集聚園區,探索園區管理的創新理念和發展模式。三、以資本市場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深圳市擁有發達的融資環境、多層次資本市場和全國三分之一強的創投機構,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深圳市政府采取一系列舉措利用資本市場支持產業轉型升級,支持建立各部門緊密配合的上市協調機制,全過程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發揮產業基金、支付工具等的引導作用,支持企業利用并購重組機制提升產業層級;推進符合國家和市產業政策導向的市屬國資國企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推進市屬國資國企利用資本市場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國資國企股份制改革進度;鼓勵市場機構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創新業務方式,加大深圳區域債券市場發展支持力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鼓勵市場機構針對深圳企業創新創業特點,發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優化產學研資對接機制,提升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技術、信息和資本結合效率,探索建立由政府、銀行、股權投資公司、融資擔保公司等機構組成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融資體系,推動優化企業轉型升級資金投入機制。應該說,以上這些舉措強化了金融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極大地加速了深圳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