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中國醫藥城又一個重要創新平臺——中國醫藥城大動物實驗中心近期正式開業,這是中國醫藥城建成的第21個公共服務技術平臺。該中心由中國醫藥城、江蘇美鳳力醫療科技公司、泰州市人民醫院共同建設,現已取得省科技廳頒發的《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有資質開展所有醫療器械產品的大動物實驗,下一步將加大投入,力爭建成國內第一家符合GLP國際標準的大動物實驗中心。
中國醫藥城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這個大動物實驗中心項目正式開業,彰顯了中國醫藥城“專業化”這個最具競爭力的核心優勢,今后必將吸引更多創新型醫療器械及相關配套企業前往落戶,對中國醫藥城加快創新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具有重大意義。
作為全國首家部省共建醫藥園區,泰州中國醫藥城從專業化配套服務、完善的平臺、快速的注冊審批通道,到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扶持,致力建設一個在全國范圍內“最懂醫藥企業需求”的園區。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醫藥大市泰州在這里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夢工場”漸入佳境,中國醫藥城致力打造以生物醫藥為特色、產業鏈最完善、技術平臺最健全、服務最專業的國際知名園區。
“我們把專業化服務作為核心優勢,著力優化專業服務、政務服務、產業發展等環境,不斷放大國際化品牌和載體優勢,全力打造泰州轉型發展的優勢板塊和集聚高端要素的‘城市名片’。”中國醫藥城負責人說,中國醫藥城不斷優化各項服務,構建起全國唯一的部省共建機制、最便捷的藥品注冊服務體系、最完備的公共服務平臺支撐體系、最周到的高端人才服務體系和最健全的創業融資服務體系,緊密對接企業需求,力求服務精準化。
圍繞企業需求設置部門。按照醫藥企業注冊落戶、技術孵化、新藥申報、人才獵聘、金融支持等建設發展全過程,中國醫藥城精心設置了企業服務中心、科技服務中心、新藥申報中心、人力資本配置中心、財政金融服務中心等部門,強化適應醫藥產業發展的人才服務支撐體系、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創業融資支撐體系、政策顧問咨詢體系等,為企業加快發展、搶占先機提供支撐。
圍繞精準服務集聚專業化人才。加快專業化人才招引與培養,定期安排人員去科技部、國家藥監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委掛職學習,加強溝通協調。中國醫藥城現已聚集一大批具有醫藥背景的高層次服務人才,其中來自北大、清華、協和醫學院、中國藥科大學等著名高校碩士以上學歷的超過120人,能為企業提供更專業的服務。
圍繞注冊申報提供全過程服務。已爭取到省食藥監局在中國醫藥城設立直屬分局,與園區新藥申報服務中心合署辦公,組建了30人專業申報隊伍,打通與國家藥監局“點對點”藥品申報快速通道。藥品申報專業化、快速化,成為中國醫藥城吸引外來投資者的亮麗名片。
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馬兆堂,入職中國醫藥城新藥申報服務中心6年來,潛心鉆研注冊申報業務,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現已助推35家企業獲得157個臨床批件,20家企業取得107個生產批件。他認為,“懂行”是中國醫藥城最大的競爭優勢,園區有多支專業服務團隊,能為企業提供提前介入、全程參與、全方位服務。
在入駐園區的眾多醫藥企業家眼中,對企業發展提出的專業化需求,中國醫藥城總能幫到“點子”上。江蘇長泰藥業董事長、總經理蔣志君對此感受頗深,他們有個新藥在提交預審申請后,一周內就收到反饋意見10條,這才發現少了醫院的臨床報告。“在省食藥監局和新藥申報服務中心的指點下,我們邊整改邊等醫院臨床報告,最后申報時非常順利,只用了4個工作日就被省局正式受理。”
高品質的專業化服務,離不開先進的服務平臺。中國醫藥城創新搭建了覆蓋醫藥研發、生產、銷售全過程的平臺體系。目前,大小分子藥物平臺、臨床診斷試劑研發平臺、疫苗工程中心等21個醫藥技術公共服務平臺運營機制不斷優化,讓企業家、科學家可以“拎包入駐”,從而把更多時間和精力專注于創新和發展。比如,疫苗工程中心投資3000多萬元建起了2600多平方米的中試車間,可滿足3—4家企業同時做中試。而假如讓每個企業自己配建,僅建成一個300多平方米的中試車間,最少投資也要400萬元。
面對高質量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中國醫藥城把打造“人才生態最優城”作為人才集聚的發力點,從構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務生態體系入手,讓人才擁有“如魚得水”的環境,讓更多人才向往、融入、扎根。園區設立“113醫藥人才計劃”,泰州市和醫藥高新區每年拿出1億元專項資金支持領軍型人才、高層次人才、緊缺性人才創業。武建軍是英國利物浦大學博士,2015年5月在中國醫藥城創辦公司。之所以選擇中國醫藥城,是因為這里提供的一系列“走心”服務,讓他下定決心把戶口從南京遷到了泰州。當他拿著“泰州英才卡”乘坐公交時,語音系統發出了“泰州感謝您”的聲音。武建軍覺得,“這個細節讓我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我就是喜歡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