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申報已經啟動。引人注目的是,這次評選不再是財政部一家,而是財政部聯合19個部委一起組織評選,而且評審條件更為細致,并首次對外公布。
對此,亞洲開發銀行高級項目官員肖光睿評論其為“出乎意料”——橫向20個部委協同組織的廣度,縱向對申報評審要求的深度,以及全過程要求信息公開的透明度,前所未有。
參與過前兩批PPP示范項目評選的大岳咨詢總經理金永祥也有相同的感受。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PPP示范工作由此前財政部一家的事,變成了各部委共同的事,有助于調動各部委的積極性,可以使PPP示范工作上一個臺階。
的確,第三批PPP示范項目的定位有了變化。前兩批定位財政部示范項目,到了第三批,定位升級為全國示范。
20個部委聯合評選
6月12日,財政部官網掛出《關于組織開展第三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申報篩選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正式宣布第三批PPP示范項目開始申報,8月將公布結果。
顧名思義,PPP示范項目是為了盡早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實施范例,助推更多PPP項目落地實施。
過去的兩年多,PPP項目呈現爆炸式增長。截至2016年4月30日,納入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的PPP項目達8042個,總投資9.3萬億元。
其實,財政部在2014年和2015年先后推出兩批PPP示范項目。金永祥稱,按理搞過兩批后,示范的必要性已經有限了。而之所以開展第三批,是因為PPP有了新使命,它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量不能少,更不能亂,擴大試點規模可以起到保障作用。
幾乎所有PPP領域的人都注意到,這次財政部首 次聯合19個部委共同評選第三批PPP示范項目。一位財政部人士感嘆,這可能是聯合部委最多的一個通知。
這些部委包括: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商務部、文化部、衛生計生委、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林業局、國家旅游局、國家能源局、國家鐵路局和中國民用航空局。
肖光睿表示,前兩期PPP示范項目的評審,都由財政部組織。這一次聯合其他19個部委共同組織,基本涵蓋了PPP綜合信息平臺中19個行業分類的相關行業部門,將更有效地加強各部委之間的協同合作,發揮PPP在不同行業領域中改善公共治理能力的作用。
根據《通知》,第三批示范項目將按行業領域被歸為五個組,分別是交通運輸、市政公用事業、綜合開發、農林水利與環境保護,以及社會事業與其他。每個專家組由7名專家組成,其中行業部委商財政部相關支出司局推薦3名行業專家。
“在篩選PPP示范項目上,財政有自己的特長,各部委對自己專業內的事情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兩者的結合可以把示范工作做得更實,也有助于示范工作結束后有關部門推動本行業PPP工作的銜接。前兩批的評審專家都是財政部直接聘請的,這次行業部委介入,以及通過PPP專家庫隨機抽取選兩位專家讓評審更公正透明。”金永祥稱。
《通知》稱,通過優化申報篩選方式,公開評審標準,進一步提升示范項目申報篩選的全面性、科學性和時效性,實現從財政部示范到全國示范的升級。
篩選條件更嚴更透明
經過前兩批示范項目的積累,第三批的篩選條件更為嚴格,也有了新變化。通知發布當日,第三批PPP示范項目評審標準、申報清單和材料清單也首 次對社會公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第三批示范項目評審標準繼續采用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與第二批示范項目相似,今年定性方面對示范項目劃了9條紅線,踩了任何一條紅線的申報項目將直接被否決。
比如適用領域不屬于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領域的;運作方式采用建設-移交(BT)方式實施的;合作期限(含建設期在內)低于10年的,以及采用固定回報、回購安排、明股實債等方式進行變相融資的,等等。
肖光睿表示,關于申報材料的準備要求和示范項目評審標準的細致明確的規定,將極大地促進各地在項目初選和材料準備上的有效性和一致性,避免出現以往申報材料中“有些項目一本書、有些項目幾頁紙”的情況,為評選階段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奠定基礎。
上海市財政局涉外經濟處紀鑫華發現,第三批示范項目篩選的重心傾向項目的創新和示范作用。
“這一點也可以從項目評審的定量標準中看出,對于項目的探索創新價值和推廣示范意義,給出了25%的權重,等于財政部門最看重的物有所值評價和財政承受能力兩項之和,充分說明財政部此次對于第三批示范項目的創新性和示范性的重視。”紀鑫華稱。
根據《通知》,今年7月25日前,各地將提交示范項目申報材料。7月底前,形成備選項目清單和項目評審工作方案。8月初,組織開展項目評審。8月上旬,完成項目評審,按照項目最終評分由高到低的順序,綜合行業、類型、地區分布形成示范項目名單,由財政部聯合相關行業部委統一發布。
項目數量和投資額規模或更高
隨著近兩年各地推廣PPP項目積極性越來越高,PPP示范項目數量和金額也在快速增長。
2014年底,各地申報120個PPP項目,最終財政部篩選推出首批PPP示范項目30個,總投資額為1800億元。
2015年9月,地方申報PPP項目數量飆升至782個,最終財政部篩選推出第二批PPP示范項目206個,總投資達6589億元,數量是第一批的近7倍,總投資額則是第一批的3.7倍。
《通知》要求,各個省市申報第三批PPP示范項目數量原則上不超過50個。如果按照36個省市區(包括5個計劃單列市)來測算,第三批PPP示范項目申報數量最 高為1800個。
地方為了獲取中央財政獎勵資金和增信,完全有動力積極地申報第三批示范項目。
去年12月17日,財政部出臺《關于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以獎代補政策的通知》,對列入財政部PPP示范項目中新建項目將給予真金白銀來支持。
財政部對投資規模3億元以下的PPP項目獎勵300萬元,3億元(含3億元)至10億元的項目獎勵500萬元,10億元以上(含10億元)的項目獎勵800萬元。
不僅如此,金永祥分析道,地方上的PPP項目入選財政部示范項目后,將更容易獲得社會資本的認可,也更容易獲得金融機構的支持。
另外,財政部將會同相關行業部委,對示范項目提供必要的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
不過,進入示范項目名單也并非一勞永逸。
財政部已經建立了“能進能出”的項目示范機制。對已列入示范項目名單的項目,如項目交易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不能采用PPP模式,或一年后仍未能進入采購階段的,將被調出示范項目名單。此前,第一批30個示范項目中就有3個項目被剔出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