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化工新材料技術創新與產業化聯盟成立,聯盟旨在將中科院的技術成果和創新能力與相關企業的運營能力、產業轉化能力、市場開發能力、銷售服務能力相結合,將創新鏈和產業鏈的有效嫁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動我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聯盟理事長單位聯泓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鄭月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的新材料產業的未來發展空間巨大,與發達國家相比在我國的原創技術和產能基礎并不缺乏,但技術成果的產業轉化能力仍然不足,聯盟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對于企業發展的角度來講,創新,高端化、定制和環保將是必修課。
新材料市場需求巨大部分高端產品仍依賴進口
“隨著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化工新材料未來的市場需求十分巨大”,鄭月明表示,新材料是國家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其中化工新材料是新材料產業的主要領域,對我國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新材料產業技術相對落后,進口依賴度高,目前相當一部分領域的國產化率在50%以下,部分品類如高端醫用材料、新型化學電子材料等的國產化率低于30%,因此我國在這類高附加值材料上的發展潛力十足。此外,《中國制造2025》對化工新材料的國產化率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在這一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即將進入快速發展期。
“其實我國在新材料方面并不缺原創技術,甚至很多材料在國外出來產品的前十年,我國的科研院所可能就已經掌握了相關技術,但就是轉化不成產品,因此我國新材料的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亟待提高。”鄭月明認為,提高新材料技術成果轉化率,一方面需要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與企業的發展領域高度契合。另一方面,是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同時,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還要有足夠的信任度。這樣才能保證科研成果出來以后企業有需求,并能順利的實現產業化,同時也不會出現利益分割上的問題。
“這就需要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抱團協同。”鄭月明稱。而此次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化工新材料技術創新與產業化聯盟就探索了“創新聯盟+轉化平臺+產業基金”的“三位一體”三鏈聯動運作模式,構建聯盟各方利益共同體,推動中國科學院科研院所研究成果的轉化,構造創新生態圈,打造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
據記者了解,該聯盟還制定了階段性目標是:五年內培育一家市值百億以上的上市公司,形成國內一流的化工新材料骨干企業。新材料產業年營業收入達到100億以上,利稅總額超過20億元。長遠目標是打造新材料領域的領軍企業和產業集群。
“我相信經過5-10年的發展,能夠使中國新材料技術成果轉化率低,而且是起步在別人前頭,結果在別人后面的現狀有所改變。”鄭月明如是說。
高端化、定制化和環保材料成新材料產業未來趨勢
在談到行業的未來發展時鄭月明表示,新材料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肯定是高端化、定制化和環保材料。
他介紹稱,從高端材料看,其附加值高,未來的需求量也會越來越多,而且30%-50%的國產化率也使得我國高端材料的市場空間廣闊。同時,我國在高端材料的產能上并不落后,且低端產能過剩需要轉型升級。
而定制化產品則更適應如今層出不窮的新需求,同時我們目前的技術和生產能力也能夠滿足相關定制化產品的生產,不論是新產品的研發還是原有產品的性能改進,我們基本都能做到。
另外,隨著政府和公眾對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環保生物材料在未來會有相當大的市場,比如金屬材料和工程塑料的替代等。
鄭月明提出,新材料企業要想在未來發展的更好,不僅要把握住產品趨勢,更要堅持不斷創新。“我覺得企業要想持續往前走,光靠已有的東西,不持續創新是不行的。在產業、技術、產品上都要創新,可以對已有的進行改進,改造,更要研發新的東西,目前我們企業的研發投入比例在3%左右。”鄭月明說。
他還建議,企業的創新不僅要靠自身的投入,也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比如科技成果轉化的鼓勵政策,稅收優惠政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