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的打造是門復雜而高深的學問。既要懂文化,又要懂產業;既要懂政府,又要懂市場;既要會設計,還要會運營;更是考驗你的資源整合能力與耐心。
做特色小鎮,特色決定成敗,這個特色可不是你自己認為的特色,而是市場比較的結果,是文化交鋒的結果,更是消費者用腳投票的結果。非特色或不夠特色就是最大風險,從這個意義上說,小鎮的特色提煉與策劃設計決定成敗。所以要在前期策劃上舍得花錢和花時間,最關鍵要找對人,人才是最重要的。
當前特色小鎮風靡全國,各路神仙盡顯神通。有的憑政府關系之利,有的攜資本雄厚之威,更多是趕潮流的投機者。我以為要做好一個特色小鎮的要素排序應該是這樣的:人才專業團隊是第一位的(這是由行業的特殊性所決定的);政府支持力度是第二位的(這是由項目的長期性與屬地性決定的);項目特色與優勢是第三位的(有了人,無中都可生有,是前二項條件得出的結果);機制創新與保障是第四位的(是把前三項基礎條件固化下來讓投資者放心);資本及構成是第五位的(資本是逐利的,具備了前四項,不愁資本不來,反而是要選擇帶資源的資本并形成結構,產業規劃機構最看好劣后的信用資本、產業資本與消費資本)。
說一千道一萬,世界觀與方法論是最最重要的,只要觀念對了,方法正確,沒有人會有人,沒有錢會有錢。反之則反之,既使有了人和錢,也必定輸個干干凈凈!這是由這個行業的特殊規律所決定的。資本只能是文化的助推劑,決不能主導或駕馭文化,否則一定是兩敗具傷。其結果是市場離你而去,獨留你在風中哭泣!萬達的漢秀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在此奉勸那些沒有準備好的產業規劃單位、 產業規劃機構、政府與資本在下決心之前一定要三思而行。不求道,必求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