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梁啟超在《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中寫道:“西伯利亞兮,鐵路卒業;巴拿馬峽兮,運河通航。”那時,國人關于文明和自由的見解還止于實體之上的穿梭往來。一個多世紀后,超級火箭轟鳴上天,人類離“放飛”自我的夢想越來越近。而在這兩者之間,我們可以善加利用的飛翔方式還有很多種,比如近幾年走入大眾視野的另一種“通航”,通用航空。
通用航空指的是在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人工影響天氣、農林噴灑、森林防火、航空救援、空中游覽、航拍航攝等飛行活動都屬于通用航空的范疇。現在,普通人既可以購買通用航空的服務,也可以考取私人飛行執照親自駕駛飛機。
自2013年以來,我國通用航空事業迎來了發展機遇期,通用航空巨大的潛力市場帶來了更為多元化的商業機會。2017年,山西省提出“大力發展全產業鏈,建設通用航空強省”的目標,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建設通航強省”這一目標對于山西這個“有歷史”的通航強省,意義重大。如何立足“天、地、人、機”四大要素,踏出“強起來”的時代足音,山西將在探索前進的路上給出答案。
通航風雨六十年——輝煌落幕之后的彷徨與堅守
1973年,山西省成為中國通用航空主要基地
1960年,一架播種草籽的小飛機在雁北地區的天空中隆隆飛過,在不知飛機為何物的年代,這個翱翔在藍天之上的“龐然大物”定會在目擊者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在山西,最早的一次通航作業始于1956年,自那時起,三晉大地掀開了通用航空發展的大幕。10年間,山西省共建造通用航空簡易機場18個。
1973年,中國民航第二飛行總隊從長治遷往太原,與民航山西省管理局合并。從此,山西成為中國通用航空的主要基地,面向全國工、農、林、水利、電力等幾十個部門,在陸地或海上執行航空拍攝、航空護林、人工降雨、沙漠石油勘探、鐵路巡視等多種通航作業項目。
在以后的發展中,山西省擁有了民航系統中第一個具有法人地位的民用航空企業。作為當時全國最大的通航企業,中國通用航空公司擁有10余種機型70多架飛機、直升機以及2000余人的員工隊伍,在業務范圍、市場份額、飛機及機組數量等方面首屈一指。據統計,在1978年以后的10多年間,僅為美國等幾個國家的8家石油地質公司,中國通用航空公司就提供了4萬多個小時的飛行服務。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中國通用航空公司業務逐漸萎縮,企業效益逐年下降,最終在1997年退出了歷史舞臺。隨著運輸航空業的發展,山西省通航事業陷入低谷。
然而,對通航事業不改初心的人們仍然在堅守。上世紀50年代,山西省組建了三所高水平的航空運動學校,奠定了山西航空體育強省的地位。雖然航空體育也同樣陷入了低谷,但是三家航校始終在等待機遇。1998年,三家航校聯合籌劃了三晉通用航空公司,進入通航市場。在此之后,成功通航、神飛公務機、大同云之翼等通航企業紛紛成立,成為山西通航事業的新力量。
謀篇布局進行時——萬億市場之下的機遇和挑戰
2020年,我國通用航空業經濟規模預計將超過1萬億元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通用航空產業鏈條長、服務領域廣、帶動作用強”,省航空產業集團公司董事長郝孝義認為,通用航空對于改善投資、保障民生,促進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有著積極作用。據相關部門預計,隨著中國通用航空產業政策環境的持續優化,到2020年,我國通用航空業經濟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
然而,機遇面前有挑戰。目前,我國通航產業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存在低空空域管理嚴、國內通用機場少、通航專業人員短缺、配套服務保障體系不完善等影響因素。而山西省通航產業除了共通的問題之外,也有諸多需要克服的難題,如發展明顯滯后,業務面相對狹窄,產業上下游關聯的研發制造、通航旅游等新興消費服務領域尚待開發。而且,山西地形復雜,山區較多,高壓線多,對通用機場選址、占地和投資建設影響較大,通航發展的政策環境和管理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近年來,山西省陸續編制了《關于促進通用航空發展的實施意見》《山西省通用機場布局規劃》《山西省通用航空業發展規劃》等政策,制定了全省發展通航產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自去年以來,山西轉型進入了新境界。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山西省高度重視通航產業的發展,提出“把發展通用航空作為推動轉型升級、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重要舉措,大力發展通用航空產業鏈,加快建設通用航空強省”,為轉型升級注入強大動力。通用航空運營及相關現代服務業將成為山西省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之一。
重新規劃新路徑——“通航+”全力打造山西模式
通航旅游、應急救援、飛行器生產制造都是良好發展路徑
3月31日,一架寫有“金匯救援”字樣的直升飛機降落在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的樓頂上,在1小時之內兩名車禍傷者獲得快速轉運就醫。這次空中應急救援的成功,填補了太原市航空醫療救援項目的空白,也為山西發展通航產業的某些方向探了探路。
目前,我國通航產業遠未到成熟期,前期投入巨大,發展路徑也不夠通暢,很多省市“熱起來了”,但飛的不多。因此,有業內專家建言,山西通航業應該“小步快走,先飛起來”,可以重點發展一些適合本省實際的領域,比如通航旅游和應急救援,這既體現出市場需求導向,也符合重點突破的發展導向。
山西省旅游資源豐富,提出建設文化旅游強省和通用航空強省,這兩點高度契合,為兩者的融合發展創造了條件。“通航+旅游”作為國內新興的旅游方式,具有方便快捷、全方位觀賞、參與性強等特點,有利于發展旅游新業態,有利于提升旅游品位和檔次,可以更好地促進山西文化旅游轉型升級。山西省要敢于在通航旅游上創新發展,先行先試。
按照山西省重大戰略決策部署,省航空產業集團公司下一步將緊緊圍繞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布局通航產業,建設通用機場,發展航空旅游,全力助推山西省轉型發展。
通航基礎設施建設是通航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構建層次分明、功能完善、協調發展的山西通用機場體系十分重要。目前,山西省正在加快推進通用機場及起降場規劃建設,建立覆蓋全省的低空飛行服務保障系統,為山西省通航業加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條件。
山西省現有通用機場數量較少,其中太原堯城機場是國內目前配置最高、條件最好的通用機場之一,能夠滿足各類通航運營要求,這樣的優質資源和基礎設施,不應僅僅用于航空運動,需要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發揮其最大效用,向社會提供服務。
在產業基礎方面,山西省在裝備制造、金屬材料生產、航天等領域具有一定優勢和產業實力,也為發展通航產業提供了條件。這些領域都可以成為山西通航產業發展的可靠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