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輪篩選,荷塘鎮、共和鎮、斗山鎮、赤坎鎮、川島鎮和雙水鎮6個鎮在全市61個鎮中突圍而出,成為(廣東省)江門市名鎮創建示范點。
記者獲悉,由江門市規劃勘察設計院編制的《江門市名鎮總體發展規劃(2012- 2015)》(以下簡稱《規劃》)已出爐,六鎮分期打造名鎮,已有兩鎮通過驗收。
要突顯“僑鄉旅游”特色
要選出6個名鎮示范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要經得住公眾的質疑。據了解,江門共有61個鎮,省級中心鎮14個,而名鎮名額只有6個。要當名鎮,經濟實力并不是唯一指標,還要體現工農業、商貿旅游、歷史文化三大特色,最終荷塘鎮得分最高,其他各鎮排名依次為共和鎮、川島鎮、赤坎鎮、斗山鎮、雙水鎮和水口鎮。
根據《規劃》,名鎮的定位是突顯江門市“加工制造業”和“僑鄉旅游”特色。6鎮會根據其各自特色而有不同的定位,其中荷塘鎮、共和鎮、雙水鎮主要創建特色工農業名鎮,川島鎮主要創建特色旅游名鎮,赤坎鎮、斗山鎮主要創建歷史文化名鎮。
分批打造,兩鎮通過驗收
據了解,6大名鎮打造分批進行,其中,荷塘鎮、共和鎮兩個試點鎮是去年的工作重點,現已通過考核驗收,正式被命名“江門市名鎮”,正向省委農辦申報省級名鎮。
今年創建的重點鎮是臺山市斗山鎮,該鎮已被選為廣東省名鎮名村示范村建設的試點。赤坎鎮和川島鎮列為第三批創建點,將于2015年驗收,而雙水鎮由于城鎮特色并未十分突出,被列為第四批創建點,于2016年驗收。
規劃亮點
荷塘鎮:以燈飾、玻璃為主導產業的特色工業名鎮。
荷塘鎮的定位為特色工業名鎮,被定為“江門市燈飾產業基地”,因此特色營造以燈飾產業為主題。
加快對鎮內工業的整合進園;以不銹鋼五金制品、燈飾及配件制造為主導產業,建設唐溪黃泥浪工業園和霞村雁沙浪工業園,規劃園區面積分別為480畝和300畝。
大力發展相關的第三產業,規劃在南華路設置一個五金零配件及產品展銷專業市場和一個燈飾配件市場、在中泰西路設置一個紡織物配件及產品展銷專業市場。以“玻璃燈飾”為主題,改造荷塘中心廣場。
共和鎮:以生態農業為依托,電子燈飾為主導產業、休閑型服務業為配套,發展成為環境優美、功能完備的廣東省工農業名鎮。
未來將建設低碳產業集聚區,重點發展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新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電子燈飾為共和鎮的特色產品,以銀雨燈飾、麗得電子、世逸電子、廣明源照明等骨干企業為支撐,電子燈飾的國內市場占有率的目標是30%。
斗山鎮:依托浮月洋樓、陳宜禧故居等歷史文物保護單位,突出歷史文化特色,發展歷史觀光型特色旅游名鎮。
對鎮內文化室進行完善,改造一部分為新寧鐵路文化展覽館。以原斗山公園和斗山鎮區騎樓街區為基礎,開展系列環境整治改造,打造陳宜禧紀念廣場,設置陳宜禧銅像,火車頭(實物)、雕塑,配套了文化展示長廊。
赤坎鎮:依托開平碉樓與村落的世界級文化資源優勢,發展“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新型旅游,形成廣東省內第一處世界級華僑文化旅游區為特征的特色旅游名鎮。
通過對赤坎舊鎮近代歷史建筑群進行立面整治,統一風貌,重塑民國時期車水馬龍的商貿重鎮的繁華景象。
開發水上游赤坎的旅游產品,利用潭江下游河段,設置多個體現赤坎民國時期商貿重鎮風貌的特色碼頭,配以夜景燈飾和沿岸的燈光夜景風情,營造夢幻的夜間游船特色。
川島鎮:依托濱海旅游度假、游艇等旅游項目的發展,打造川島鎮為珠三角以至中國南部的著名濱海旅游名鎮。
建議川島鎮利用豐富的濱海景觀,打造集觀光、娛樂、休閑、美食于一體的濱海旅游度假區。建設一系列特色旅游項目,包括“海上高爾夫”、“無人島生態游”、“水上世界”等新型項目。同時發展保護白海豚“教育旅游”,利用臺山特有的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建立中華白海豚保護基地。
雙水鎮:依托臨港區位優勢,以拆船鋼鐵和造紙產業為主導的工業名鎮。
抓好拆船主業,同時重點抓好鑄造法蘭項目以及連鑄連軋項目的試產及技術升級,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全力推進汽車環保拆解項目的建設及投產,以及進一步完善紙業基地規劃,將雙水打造成為全國循環經濟示范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