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是地方政府規劃中最關注的問題之一?!笆逦濉币巹澴鳛槲磥砦迥杲洕鐣l展的綱領性文件,指引著未來產業發展的方向。因此,在“十五五”規劃編制中,科學做好產業規劃,是高質量編制“十五五”規劃的重要一環。結合我國縣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多年產業規劃編制經驗,中機院編制組認為,“十五五”規劃中縣域產業規劃,需要遵循“三忌、兩要”的基本準則。

一忌就地取材,有什么只發展什么。產業規劃當然需要結合地區資源稟賦,發揮本地資源優勢,打造優勢產業。但對許多地區來說,可能存在資源優勢不明顯,資源稟賦同質化的問題,如果僅僅依靠資源稟賦發展產業,局限性太大。因此在“十五五”規劃中需要有新思維,“從無到有”謀劃新產業,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二忌盲目跟風,別人發展什么我們也發展什么。盲目跟風、一哄而上是地區產業發展中的常見問題,這種結果最終導致產業同質化嚴重,互相競爭,互相傷害??h域產業規劃要結合區域特色,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產業,可以選擇發展“小眾經濟”,做好“土特產”文章。
三忌盲目擴張,片面追求規模。縣域產業大多數發展水平不高,以初級產品的生產加工為主,片面追求規模短期雖易見成效,但從長遠來看不可持續。因此產業規劃要圍繞產業鏈,盡可能往前端的研發設計和后端精深加工方向延伸,提升產品附加值,推動產業由量變轉向質變。
一要跳出圈子從高處看。產業規劃站位要高,不能局限于縣域本身,要跳出圈子從高處看。在選擇產業時,要結合國家政策導向和產業發展趨勢定方向,要結合市場需求定方向。如選擇國家和省市重點發展的產業,選擇當前國內外市場需求大、產品需大量進口的產業,在能滿足條件的前提下,這些都是優先考慮的產業方向。
二要放開眼光從長遠看。產業選擇眼光不能只看當前,可持續發展才是產業選擇的重要標準。因此,選擇產業時要避開夕陽產業、避開高污染高能耗的產業,盡量選擇具有較大潛力、未來會高速增長的產業,選擇綠色低碳產業,這樣才能讓產業具有較長的生命周期,實現可持續發展。
“十五五”縣域經濟規劃研究思考和建議
1.現代化建設階段性特征及目標指標體系
(1)科學評價“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成效和突出問題,結合國內外環境變化趨勢,研判縣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梳理分析“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2)緊扣省委“3815”戰略發展目標和“三大經濟”工作部署,結合縣域中長期發展目標,深入分析“十五五”時期縣域在全州在經濟發展大局中的功能和定位等,立足各縣主要發展特征、目標定位、發展方向等,研究提出“十五五”時期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
(3)對標上位規劃前期指標體系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以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水平改革創新為導向,充分吸收開放發展、創新發展等指標,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
2.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1)圍繞縣域重點產業發展現狀、資源稟賦等,結合國家、省、州重大戰略,深度剖析新質生產力與傳統生產力的本質差別,研判縣域“十五五”時期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面臨的外部環境、制約因素;
(2)結合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態勢和先進地區發展經驗,以縣域產業發展基礎為底色,聚焦做強優勢產業、發展數字經濟、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服務業升級、培育現代農業、培強產業園區等方面,提出縣域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思路和主攻方向;
(3)根據省、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新質生產力的要求,按照“優勢產業+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結構,重塑縣域產業體系,提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任務和發展路徑。
3.開放型經濟構建體系
(1)系統分析縣域發展開放型經濟在區位交通、產業基礎、資源稟賦等方面的基礎和條件,全面總結“十四五”時期縣域外向型經濟發展取得的成績及主要制約癥結;
(2)與周邊區域進行對比,分析當前和下一發展階段全州及縣域對外開放領域的機遇和挑戰;
(3)從產業鏈、流通體系、內陸開放等方面提出構建開放型經濟的重點領域和具體舉措建議,研究提出適配國內需求的供給體系建設目標及路徑;
(4)提出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以及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的重點合作方向和具體路徑舉措,從做大對外貿易規模、做優進出口結構、做強出口導向型產業等提出提升縣域對外開放水平的具體舉措。
4.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做大做強園區經濟發展
(1)聚焦園區制造業重點產業鏈(主導產業),系統梳理縣域產業鏈和供應鏈比較優勢、突出短板,找準在全國、全省中的定位,研究提出今后一段時期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調整重構的影響因素和趨勢特征,研判“十五五”時期縣域制造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2)深入分析縣域進入工業化中后期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需把握的重點和破解的難點,按照工業化和城鎮化雙輪驅動的方向和重點明確策略、重點、方向和舉措;
(3)圍繞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聚焦制造業開放型、創新型、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等發展方向,研究提出“十五五”時期以園區為重要載體全面提升制造業能級和競爭力的總體思路、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建議。
5.縣域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思路和舉措
(1)立足縣域經濟發展實際,以國家、云南省和市級相關政策文件及規劃為基本遵循,分析縣域“十四五”時期產業發展與承接的成績和不足,立足資源、市場、要素等多方優勢,找出縣域承接產業的關鍵問題與著力點;
(2)研究與對比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典型成功案例,借鑒經驗及教訓;
(3)以縣域產業實際和產業發展規律為依據,突出區域特色、發揮比較優勢,提出縣域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思路和方向;
(4)在遵循規劃、產業發展目標及借鑒先進經驗基礎上,以普惠性優惠政策為基礎,針對縣域重點產業或者單一企業制定特殊優惠政策,有效推進縣域產業承接工作。
6.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1)全面分析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現狀、特征、潛力,結合新形勢、新要求,提出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面臨的形勢、突出短板和重點問題;
(2)借鑒省內外標桿城市成功經驗,立足縣域特色和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提出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發展思路和主攻方向;
(3)圍繞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實施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戰略,聚焦農業產業精細化、農業農村數字化、農業設備科技化、城鄉發展融合化、農業人才多元化、基層治理規范化、農民增收持續化,提出‘十五五’時期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建議。
7.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1)聚焦文化旅游、現代物流、現代商貿、金融服務等重點服務業產業,梳理分析縣域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現狀,分析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2)對產業發展趨勢、熱點及本地發展現狀進行深入研究,明確縣域“十五五”時期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及關鍵環節,提出未來重點培育的業態、打造的重點項目等,同時對標其他發達城市和先進地區,總結分析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經驗做法;
(3)圍繞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高端化發展,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化精細化發展目標要求,提出縣域現代物流、現代商貿、金融服務等重點產業發展思路、目標及對策建議,并圍繞物流樞紐、節點建設等重點領域謀劃提出一批支撐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工程項目。
8.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1)總結縣域文旅融合發展成效,深入挖掘優勢資源底蘊內涵,分析縣域文化和旅游發展面臨的制約因素和機遇挑戰;
(2)梳理分析當前縣域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存在的突出短板,比較分析國內相關城市近年來提升文旅資本市場化運營、打造現象級文旅產品的經驗成效;
(3)分析推動文化和旅游工作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的縣域特色和比較優勢,提出“十五五”時期傳承彰顯文化、打造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政策舉措和重大項目。
9.現代化流通體系發展
(1)以率先實現流通現代化,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為目標,聚焦完善現代流通體系基礎設施、發展低空經濟、物流降本增效、提升智能化綠色化水平等領域,提出“十五五”時期現代流通體系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和對策建議。
10.發展壯大民營經濟
(1)結合民營經濟現有發展實際和需求,梳理國內發達縣份的經驗模式和有效做法,橫向對比和分析民營經濟運行情況,分析存在短板和不足;
(2)調研民營企業的主要困難和核心訴求,圍繞發展環境、政策支持、法治保障等方面,提出“十五五”時期縣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