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是遼寧省開創振興發展新局面,加快轉入高質量發展軌道,在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中贏得主動的關鍵時期。遼寧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公路、鐵路等交通系統在運輸結構調整、降本增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文章通過深入分析公路、鐵路等運輸系統現狀,探討其如何與遼寧省交通運輸路網整體布局進一步銜接,融入遼寧省“十五五”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為推動形成更加高效、便捷的運輸網絡提供思考及建議。
一、發展現狀
“十四五”期間,遼寧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快,綜合交通體系初步形成。
1.1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重點圍繞強化主軸、優化走廊、完善通道,基本形成沈陽、大連雙核引領的“雙核兩軸四通道”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先后實施京哈改擴建、本溪至桓仁、凌源至綏中國家高速公路建設;加快沈白高鐵、沈丹鐵路外遷項目建設;加強港口泊位建設,進一步增強吞吐能力,完善集疏運體系;大連北站等大型綜合客運樞紐建成投運。
在我國“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中,遼寧省境內“兩縱”高鐵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和沿海通道)均已建成通車。已通車高鐵線路9條,普速干線鐵路4條,在建沈白高鐵1條。遼寧省路網密度為453.1公里/萬平方公里,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7倍,復線率、電氣化率分別為69.1%、69.9%。
1.2 綜合運輸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旅客出行服務品質得到提升,綜合交通服務逐步完善。遼寧省實現陸島聯網售票、電子客票全覆蓋,現有客運辦理站175個,其中高鐵辦理站60個,開行客車328對。陸地貨物流通周轉效率得到提升,建成投產鐵路貨運辦理站212個,推動煤炭、鐵礦石等大宗貨物“公轉鐵”“公轉水”。設中歐班列開行站3個,年開行161列,發送1.8萬標箱,全國排名第12位。
1.3 綠色交通發展穩步推進
減少對耕地資源的占用和對農田的分割,促進資源節約和集約化利用,積極推廣應用瀝青溫拌、再生等節能低碳技術。加快淘汰落后裝備,更新發展綠色公交和出租汽車新能源車輛。遼寧省內港口全部完成岸電設施改造工作,港口能源消耗總量、生產單耗及直接碳排放持續下降。
1.4 安全應急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遼寧省高等級公路沿線環境整治效果顯著,公路危舊橋改造和安防工程逐步推進實施。構建公路橋梁非現場執法體系,在全國率先實現與公安交管“六合一”平臺對接,實現檢測數據實時傳輸。構建港口危險貨物作業安全監管信息化體系,建立“1+3+1”港口危險貨物安全風險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長效機制;推進遼寧省水上交通安全應急救援體系建設,開發建設應急救援指揮系統。

二、發展短板
與交通強國建設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遼寧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仍然存在以下差距和短板:一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深度融合不足,存在公鐵聯運、鐵水聯運等運輸方式銜接不暢、效率不高的問題。二是創新發展能力亟需提升,與制造業、農業、商貿流通業等相關產業的融合有待加強。三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后勁不足,規劃待建項目社會資本吸引力不足,較少吸引民間資本參與。
三、發展趨勢
3.1 充分發揮交通對穩投資、促消費的積極作用
擴大交通投資是促投資、穩增長的有效手段。長期來看,我國經濟發展動能將持續增強,結構將持續向優,態勢將持續向好。著力擴大交通運輸投資,引導消費升級并釋放新需求,形成促投資、擴內需、穩增長的新動力,增強交通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作為工農業重地,東北地區有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原材料和產品運輸需求大,應規劃建設專門的貨運通道,大力發展公路、鐵路專用線建設,提升貨運效率和服務質量,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增強地區產業競爭力。
3.2 關注交通運輸客運服務質量
未來,出行人口基數下降的同時,人口空間分布向大城市集聚和產業結構優化將推動增加快速、高品質的客運出行服務需求,應進一步優化客運運輸產品、服務供給結構,提升服務品質,同時關注“銀發”出行需求。
3.3 交通運輸服務重大生產力布局調整
交通運輸是區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服務保障。交通運輸發展要服務重大生產力布局調整,建立重點物資運輸保障合作機制,在完善交通物流網絡,提高重點物資流通效率,加強重點物資緊急調運等方面形成跨區域、跨部門保障體系,攜手公路、海運打造“北糧南運”大通道。
3.4 持續推動國際國內交通領域合作
推動與周邊省份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繼續強化四條省際運輸主要通道,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暢通東北海陸大通道,促進運輸服務擴面提質,為打造國家重大戰略支撐地提供保障。
3.5 發展交通運輸新質生產力
交通運輸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新質生產力提供安全穩定的運輸服務保障,也是新質生產力的先行應用場景。應加強交通運輸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
3.6 加快推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
推動交通運輸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加快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多式聯運軟硬聯通,推進散改集,推廣新型技術裝備,多方式促進海鐵聯運量穩步增長,加快多式聯運國家級、省級示范工程創建,推動錦州港國家級示范工程創建取得新進展。同時,積極培育具有跨行業資源整合能力的多式聯運經營者,壯大市場經營主體,加快組織模式、業務模式和規則創新,加強遼寧省37家大型工礦企業綠色運輸工作。
3.7 全面深化交通運輸改革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支撐經濟穩步增長;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運行機制,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加強交通法制建設,建立健全交通運輸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
四、發展目標及重點任務
4.1 基礎設施網絡深度互聯互通
進一步優化沈陽、大連公路、鐵路樞紐布局,優化提升客運中心站功能布局和貨運運轉效率,及早建設沈遼鞍城際鐵路,實現空鐵融合發展。提升東北進入關通道能力,規劃秦沈高鐵第二通道。擴大普速鐵路覆蓋范圍,推動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實現陸域縣區鐵路全覆蓋。國家高速公路網在建項目全部建成通車,省際通道進一步完善,國省干線覆蓋率明顯提升,基本實現鄉(鎮)全連通,農村公路智慧管養全覆蓋。實現樞紐機場與軌道交通相銜接,一體化高鐵客運樞紐實現城市公共交通銜接。沿海港口群和沈陽、大連樞紐機場對外輻射能力得到顯著增強。
4.2 綜合運輸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提升交通物流全要素生產效率和整體服務效能,加快公路、鐵路專用線建設,促進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實現交通物流與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提升旅客出行服務品質,打造一批國內領先的多式聯運工程。打造以客運站為中心的綜合客運樞紐,基本實現“零距離”換乘,樞紐機場、重要港區和省轄市基本建成“無縫銜接”多式聯運物流樞紐體系,客運樞紐等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全部實現無障礙化。
4.3 科技創新賦能交通發展
交通運輸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大力培育交通運輸新質生產力,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基本建成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綜合交通運輸系統,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4.4 節能降碳引領綠色交通轉型
充分挖掘綜合交通運輸節能降碳潛力,推廣應用低碳高效運輸裝備,加強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深化運輸結構調整,使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達到40%,集裝箱鐵水聯運量保持合理增長,主要城市城區綠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
4.5 健全綜合交通應急保障體系
深化完善交通運輸安全應急標準體系,建成一批平安百年品質工程示范項目。安全應急標準供給充分,標準體系動態更新及時,交通運輸行業本質安全水平顯著提升,支撐行業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加強國防交通頂層設計,建立健全國防交通平、急、戰三用保障能力,實現國防交通建設與經濟建設的均衡發展與深度融合。
五、結語
為充分發揮遼寧省綜合運輸體系的骨干作用,需持續推動客運高速建設,探索實現客貨分線運行,提升大宗物資運輸能力,進一步拉動解決企業“最后一公里”物流運輸難題,釋放運輸潛能。形成陸、海、空接續運輸能力,促進遼寧省產業布局更加合理,資源更加集中,對沈大雙核經濟體起到區域帶動作用,為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作者:何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