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范圍來看,目前特色小鎮建設大致有三種模式:
第一種是“政府建設、市場招商”,以政府為主,由政府成立國資公司,全面負責小鎮的建設,進行市場招商。比如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由杭州市上城區政府主導建設,并成立基金小鎮管理公司進行市場化運作和招商,讓企業參與小鎮建設。
第二種是“政府引導、企業建設”,政府通過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或特許經營權等形式將小鎮的建設全面委托民營企業。比如南京溧水空港會展小鎮,定位于蘇浙地區的會展聚集地,當地政府與華夏幸福簽訂PPP開發協議,由后者進行全持有運營和項目開發建設資金投入。
第三種是“政企合作,聯合建設”,由政府負責小鎮的整體規劃設計定位,企業在政府主導下開展小鎮的建設招商運營。比如杭州云棲小鎮,就是由杭州市西湖區政府與阿里巴巴云公司和轉塘科技經濟園兩大平臺共同打造的一個以云生態為主導的產業小鎮。
以上三種模式各有特點,關鍵在于如何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和企業的關系,從而優化資源配置,重組生產、生活要素。事實上,一個成熟的特色小鎮,不僅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區位和空間特征息息相關,同時還與政策供給、文化特質、自然資源、資金支持、人才、創新環境等要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