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月24日電(董金玲)“數字化和智慧化是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的未來發展方向之一。”中國藍田總公司創新研究院院長王勝開博士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建設者要把現代化技術和服務元素注入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中,讓居民、游客都能充分感受到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和服務帶來的便利與舒適。”
中國藍田總公司創新研究院院長王勝開接受新華網專訪。
“無所不在”
特色小鎮的數字化和智慧化之路
數字經濟正在促進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依托現代信息網絡這一重要載體和平臺,數字化的知識、信息、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有效推動了互聯網與信息技術使用效率的提升和經濟結構的優化。數字經濟一方面推動了數字產業化,即產生了信息產業、網絡產業這些新興的產業與經濟形態;另一方面推動了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即應用部門因此而帶來了產出增加和效率提升。
特色小鎮作為推動中國新型城鎮化進程的一個新引擎,數字化和智慧化技術在其中應得到更廣泛應用。王勝開說,中國藍田總公司以市場化、企業化、標準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運營的農業服務平臺為核心,以農資、農機、金融等為途徑,依托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積極投入特色小鎮的全國布局當中。
王勝開表示:“我們積極參與到特色小鎮的培育創建過程中,規劃設計了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源潭鎮的“源潭刷業小鎮”整體方案,將現代農業和信息技術的基因注入小鎮中,促進產業集群化和數字化改革;改變傳統工廠的刻板印象,著力提升公共基礎設施的網絡化、數字化程度,發揮當地生態旅游和文化資源的優勢,在強調產業數字化的同時積極提高智能化生活品質,做到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田園綜合體可包含若干個特色小鎮
王勝開介紹,“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通常對特色小鎮的大小有一定‘約束’,為1~3平方公里,相比之下,田園綜合體一般比較大。在一個田園綜合體中可以‘裝’若干個富有特色、產業特點鮮明的特色小鎮。”
“田園綜合體 + 特色小鎮”模式,為農業現代化和城鄉一體化聯動發展提供了新的支點。
特色小鎮要“小空間、大作為”,追求小而特、小而精、小而優、小而活、小而美,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是產業和城市或城鄉實現高度融合,“可以稱之為跨界融合、‘三生融合’、‘三位融合’(產業、文化、旅游相互融合)、‘三產融合’(一、二、三產業相互融合),這些都是不同以往的城市、城鄉發展新模式。”王勝開強調。
田園綜合體是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綜合發展模式,是順應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型產業發展,實現城鄉一體格局下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道路。
他認為,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兩者為疏解城市人口、農民工返鄉創業、掌握現代新技術的廣大青年人創新創業提供了新思維、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