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重點。
湘潭市國家現代農業區按照都市農業定位,正在努力建設十大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湘潭縣梅林橋、天馬、碧泉潭,湘鄉市東郊、白田、泉塘,韶山市銀田、韶河,雨湖區姜畬,岳塘區荷塘),突出一園一特,堅持三產融合,形成了產業振興的引爆點。去年,十大示范園實現產值12.5億元,今年有望達到15億元;這些示范園已成為湘潭市引領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高地、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示范點、加快農村改革發展的試驗田、吸引社會資本下鄉的熱土,同時也成為了新時代干部新擔當新作為的實踐基地。
強品質 樹品牌
“我們基地出產的西紅柿大小不一、顏色相對較暗,沒有市場上的某些西紅柿好看,所以‘不敢’進市場,再則也不需要進市場;因為我們施用的是純有機肥,果實自然生長,所以味道好,營養價值高,連固定客戶都供不應求。”8月23日,雨湖區姜畬現代農業示范園仙女蔬菜基地負責人說。
近幾年來,姜畬現代農業示范園以發展綠色蔬菜、優質水稻為重點,著力發展科技農業、“兩型”農業、品牌農業和高效農業,已引進新型經營主體28家,流轉土地1.88萬畝,仙女、國安、尚勇、溢綠園等蔬菜基地實行綠色標準化生產,積極應用生物菌肥、自制有機肥和綠色防控技術,提升產品品質、保證食品安全。
市農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全市十大現代示范園在發展產業過程中努力踐行“兩型”理念,堅持生態優先,實現了綠色發展。已獲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4個、綠色食品40個、無公害農產品21個,為湘潭市農業產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突出特色 融合發展
按照長株潭都市農業定位,全市十大示范園區堅持高起點規劃、差異化發展,引領特色立園。各示范園按照“五個要素”(園區范圍、空間布局、產業定位、路網結構、排灌體系)要求做好了規劃編制工作,規劃區面積3—5萬畝,核心區面積1萬畝左右;并按要求進行了功能分區,明確了產業發展方向。
其中,岳塘區荷塘現代示范園以盤龍大觀園為主體,重點引導發展“旅游會展”特色產業。盤龍大觀園已完成建設開發面積5000畝、投資23.7億元,打造了11個花卉主題園。成為集現代農業觀光、森林生態旅游、餐飲會務服務、游樂及拓展培訓、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種植與銷售、家畜家禽水產品養殖及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區,舉辦了“第十四屆中國杜鵑花節”。目前累計接待游客達380萬人次、累計實現營業收入達4.7億元,是發展休閑農業的成功榜樣。
農業農村改革先行先試
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是農業農村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截至目前,各示范園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率先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率先啟動。同時,湘潭市積極實行投入機制改革,實現了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和財政資金充分融合,優先投入到示范園重點區域。
湘潭縣梅林橋現代農業示范園堅持整合資源辦大事,按照“渠道不改、用途不變、統籌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則,累計整合涉農項目資金2億多元投入示范園建設,極大地改善了示范園基礎設施和整體面貌,建設了文化長廊、月形山公園等景點;引進了梅林山莊、樂林游樂園、新梅林民宿生態度假園等休閑游樂項目;重點打造蔬菜主導產業,成立梅林生態農業科技公司,引進了12家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種植蔬菜2000多畝、建設大棚6.5萬平方米,對調整產業結構打下了良好基礎。
吸引社會資本下鄉
8月20日,我們在湘鄉市東郊現代農業示范園亞棲亞公司的種養殖基地看到,休閑觀光、垂釣、采摘的游客你來我往,基地工作人員也在忙著各自的事兒,他們有動有靜、有說有笑,同奏著一曲現代農業示范園的優美樂章。
東郊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指揮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有亞棲亞、新茅滸水鄉、友軍農業等10家涉農企業入駐園區。其中,亞棲亞公司計劃投資2.8億元,流轉土地6000畝,建設集環保養殖、綠色種植、農產品深加工、物流配送、生態旅游休閑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已完成投入1.02億元,流轉土地3500多畝,流轉水面300多畝;葡萄園、蔬菜基地和產蛋雞、龍蝦、黑斑蛙養殖場已經投產,生態陽光餐廳即將投入使用。
這是湘潭市通過改善基礎設施、出臺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本下鄉的一個成功典型。僅今年以來,市、縣(市)區兩級投入示范園道路、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就超過了4億元。同時,市、各縣(市)區分別出臺了示范園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在項目、資金、人才、土地等方面重點支持示范園建設,社會資本進駐園區形勢很好。
不讓一個群眾掉隊
目前,全市十個示范園都安排了市、縣(市)區領導聯點,派駐了工作隊員和科技人員,調優調強了支村兩委班子,建立健全了管理機制,園區成了各級干部新擔當新作為的實踐基地,也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的搖籃。
韶山市銀田現代農業示范園核心區銀田村的黨總支書記徐耀軍,是一名優秀的致富能手。他積極發揮“領頭雁”作用,在狠抓村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同時,大膽探索嘗試“公司+企業+基地+農戶”新模式,發展特色種養殖業、鄉村休閑旅游業,走出了一條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新路子,把一個昔日省定貧困村建設成為了“湖南省美麗鄉村示范村”、“全國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示范村”。
“我現在的一切,都離不開徐書記的幫助和支持!”村民謝軍山談起村黨總支書記徐耀軍時感激不已。視力殘疾的謝軍山原本是村里典型的貧困戶,從5年前開始,徐耀軍一直資助、引導他養豬、養雞、養魚,去年還幫助他辦起了農家樂,不僅讓他摘了貧困戶“帽子”,還當起了小老板,日子越過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