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當以開發鄉村產業為首要任務,以維持鄉村產業興旺為基本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兩會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濟南市圍繞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會標桿,深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聚焦構建新型茶產業格局,沿襲“南茶北引”足跡、聚力區域資源稟賦、加快三產深度融合和特色茶抱團闖市場,著力提升濟南茶產業綜合供給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三個能力”,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時代得以全面開啟,基于鄉村振興視角北方茶轉型升級迎來重大機遇。現就政府主導模式下高緯度茶產業發展進行深入梳理與分析,并提出新時期茶產業創新路徑。
北方優勢茶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著力點,茶產業是特色精致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濟南市緊緊圍繞發展實際、拉長短板、提高水平,創新機制體制及方式方法,都市型北方茶產業加快振興發展,“一片葉子”蝶變“一條鏈子”。截至目前,濟南市茶園面積1.55萬畝,干毛茶總產量336.53t(含名優茶產量211.84t),總產值20279.95萬元。
1. 沿襲“南茶北引”足跡,重振茶產業發展新優勢
近幾年,日照茶、泰山茶、嶗山茶等,依托當地自然稟賦,茶產業發展提質增效,成為“北方茶”的典范。比如蓮花山茶基地隸屬“南茶北引”發源地,至今仍保留20世紀60年代老茶樹、炒茶用的舊石屋和制茶用具。萊蕪區主導茶產品“老干烘”,以“滋味鮮,香氣高,富營養,耐沖泡”獨特優勢備受青睞,以更具區域代表性和文化內涵,其名聲幾乎家喻戶曉。近年來,長清區泉城茶道田園綜合體和萊蕪區“蓮花山茶旅”田園綜合體沿襲“南茶北引”足跡,傳承茶葉種植傳統,加快“塑形”和“鑄魂”發展實現“雙輪驅動”,成為長清南部萬德和萊蕪南部山區鄉村振興和鄉村建設的主抓手。“長清壽茶”產業入圍濟南市“十大特色振興產業”,借力長清壽茶創新團隊作用,“長清壽茶”茶葉協會和茶產業聯盟功能全面發揮,“長清壽茶”區域公用品牌持續叫響,小茶葉撬動鄉村產業振興大戰略。齊魯干烘傳承400多年的非遺技藝,隨著民宿朝陽產業新型業態加速崛起,名優土特茶品由此走進千家萬戶,成為鄉村游客的首選。目前,濟南茶業實現由“茶籃子”到“茶園子”的轉型發展,全方位構建起產業鏈條,夯實龍頭帶動、平臺建設、制度規范、內培外引,培育壯大土生土長的“茶藝師”“炒茶師”和非遺傳承人。補齊資金、土地、人才等一系列要素保障的短板,著力創新特色茶產業、茶葉股份合作、新型業態等發展模式,基于鄉村振興視角,濟南特色茶產業迎來提質增效、創新發展的黃金期。
2. 聚力區域資源稟賦,打造茶品牌文化新引擎
本市位于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山地丘陵居多,適宜高緯度茶樹生長。為進一步夯實綠色有機茶產品品牌質量根基,政府主導模式下全面加強基地茶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大力推行茶園標準化生產規程,實施全過程可追溯管理。借勢“萊蕪姜保健康”馳名中外品牌,在創新“姜”和“茶”結合上做足文章,實施傳統制作技藝與新型加工工藝融合而成“萊蕪姜茶”。近幾年,“黨建+規劃+示范”引領功能創新實施,“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不斷規范,終端型、循環型、體驗型和智慧型4種“新六產”有效探索。目前,濟南茶葉品牌文化得到深入挖掘提升,實現從賣“茶品”向“文化”和“風景”跨越發展。長清茶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書和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齊魯干烘”和“鳳城干烘”制茶技藝榮獲“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茶品均獲“山東老字號”。“齊魯干烘”和“泉城綠茶”榮獲“山東省旅游商品”榮譽稱號,集中打造“長清壽茶”“齊魯干烘”“鳳城干烘”“龍山大觀”等知名茶品牌,同時培育發展“泉城”“靈巖”“圣虎山”“蓮心雪芽”等龍頭企業茶品牌。
3. 三產深度融合賦能,培育鄉村全面振興新動能
為加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落地落實,本市聚焦綠色科技創新驅動,茶技術推廣“最后一公里”徹底打通,茶基地質量提升行動加快推進。“品牌、品種、品質、品位”基本策略得到實施,新動能著力培育,茶產業與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協同共進。“旅游+茶產業”實施上山下鄉,依托美麗生態標準茶園打造美麗體驗經濟,長清馬套、萊蕪張家莊等成為遠近聞名的名優新茶葉生產專業村。依托省級泉城茶道田園綜合體和市級“蓮花山茶旅”田園綜合體項目,深入挖掘繁榮發展茶道、茶藝和品茶經濟,培育適合大眾消費的高中低檔兼有的多元化特色茶。實施采茶、種茶、制茶等一系列茶事活動,科學普及茶飲知識,持續弘揚傳統茶文化。著重實施“鄉村記憶工程”,重點進行圍欄保護古茶樹,積極依托特色茶基地發展旅游民宿文化。長清壽茶作為本市農業特色產業“十朵金花”之一,依據《關于振興十大農業特色產業的實施意見》,以特色茶產業為核心,融合創意農業、農事體驗、循環農業、茶旅文化等發展模式,強力推進茶產業與旅游、研學教育、文化、康養等深度融合,從茶葉種植、加工、營銷、休閑體驗、文化旅游形成完整產業鏈條。以長清壽茶和齊魯干烘主導的濟南特色現代茶產業將“泉”和“茶”有機融合,推進文旅茶融合和產學研一體化,茶產業規模、科技含量、生產水平、裝備水平持續發展,“茶業+旅游業+文化體驗”的生態觀光茶園新模式規范推進,特色茶產業深度融合集約集群化發展新路子成功探索。
4. 特色茶抱團闖市場,實現茶農分享增值新模式
政府主導模式下大力宣傳推介特色中高檔茶品牌,持續推動茶產業優化升級,實現“推廣一套新模式,培樹一批典型,壯大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效果,建立茶產業新型經營主體與茶農利益聯結機制,廣大茶農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濟南特色茶搶占千變萬化的大市場,輻射帶動精準脫貧攻堅工程和新型茶農持續增收增效。本市充分發揮政府和社會優勢,著力加強第三方監管,資金的高效使用得以共同監管,拉長茶企資金運籌產業化的發展短板。如主產區長清茶一律采用工商資本運作生產經營模式,讓婦女和老人獲得采茶勞動收入,還能有流轉土地經費和可觀的旅游收入,成功實現分散的茶葉種植戶抱團搶占大市場。近年來,山東谷雨采摘的優質綠茶每千克4000~6000元,茶葉的比較效益是糧食等其他農作物的2~3倍。像萊蕪區高莊街道張家莊村主攻“蓮花山茶旅”田園綜合體發展方向,齊魯干烘標準化茶基地發展到5000多畝,安置臨近村貧困戶就地就業100余人,每年增加人均收入2萬元以上。(作者:魏海剛、崔全友、劉向東、崔媛、張傳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