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發改委網站5月10日消息,發改委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笆奈濉睍r期,我國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生物經濟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不斷加強。展望2035年,按照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要求,我國生物經濟綜合實力穩居國際前列,基本形成技術水平領先、產業實力雄厚、融合應用廣泛、資源保障有力、安全風險可控、制度體系完備的發展新局面。
加強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
《規劃》提出,順應“被動防御”轉向“主動保障”的新趨勢,加強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對生物安全更好保障的新期待。著眼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的要求,重點圍繞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完善頂層設計,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加強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疫病防控和救治能力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保障能力。積極參與生物安全全球治理,同國際社會攜手 應對日益嚴峻的生物安全挑戰,加強生物安全政策制定、風險評估、應急響應、信息共享、能力建設等方面的雙多邊合作交流, 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優先發展四大重點領域
《規劃》提出,優先發展四大重點領域:順應“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的新趨勢,發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醫藥,滿足人民群眾對生命健康更有保障的新期待。順應“解決溫飽”轉向“營養多元”的新趨勢,發展面向農業現代化的生物農業,滿足人民群眾對食品消費更高層次的新期待。順應“追求產能產效”轉向“堅持生態優先”的新趨勢,發展面向綠色低碳的生物質替代應用,滿足人民群眾對生產方式更可持續的新期待。順應“被動防御”轉向“主動保障”的新趨勢,加強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對生物安全更好保障的新期待。
進一步加大對生物企業在境內資本市場上市支持力度
《規劃》提出,發揮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等作用,按照市場化原則,大力支持創新型生物技術企業發展。鼓勵社會資本集聚,利用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外資力量,解決企業研發和生產所需資金。加強生物企業上市培育,進一步加大對生物企業在境內資本市場上市的支持力度,吸引優質生物企業在主板和科創板上市。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符合條件的中小生物企業提供融資增信支持。支持銀行研發更多與生物經濟特點相適應的信貸產品。
擬以城市為載體布局建設生物經濟先導區
《規劃》提出,擬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城經濟圈等區域,以城市為載體布局建設生物經濟先導區,圍繞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領域開展科技創新和改革試點,引領我國生物經濟發展壯大。生物經濟先導區重點是探索構建適應生物經濟時代的前瞻性制度框架和政策實施體系,集中建設凝聚高層次人才、實現創新突破的科技與產業創新平臺,通過合作園區、離岸科技孵化器等方式深化國際合作。
圍繞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等領域培育一批世界級龍頭企業
《規劃》提出,服務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引導創新資源向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集聚發展,圍繞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等領域培育一批世界級龍頭企業,促進城市間產業分工協作和要素有序流動,加快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揮北京、上海、江蘇、廣東、成渝雙城經濟圈等地區生物產業體系完備、科研基礎扎實、醫療資源豐富、國際化程度較高等優勢,集中力量組織實施重點產業專項提升行動,先行先試改革舉措,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生物經濟創新極和生物產業創新高地。
繼續推動“互聯網+衛生健康”,以改善就醫體驗為重點
《規劃》提出,繼續推動“互聯網+衛生健康”,以改善就醫體驗為重點,實現線上線下醫療服務一體化。積極發展“互聯網+藥品流通”,逐步推廣非處方藥“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等 便民服務。深化衛生健康大數據在醫學科研、教育培訓、臨床診療、產品研發、行業治理、醫保支付等方面的應用。加強智慧健康養老技術推廣,搭建醫養結合信息共享平臺,提升老齡化人口和特殊人群的健康生活質量。
滿足人民群眾對食品消費更高層次的新期待
《規劃》提出,順應“解決溫飽”轉向“營養多元”的新趨勢,發展面向農業現代化的生物農業,滿足人民群眾對食品消費更高層次的新期待。著眼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供給,適應日益多元的營養健康食物等消費需求,重點圍繞生物育種、生物肥料、生物飼料、生物農藥等方向,推出一批新一代農業生物產品,建立生物農業示范推廣體系,完善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產業體系,更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滿足居民消費升級和支撐農業可持續發展,構建更加完善的全鏈條食品安全監管制度,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有序發展生物質發電,推動向熱電聯產轉型升級
《規劃》提出,有序發展生物質發電,推動向熱電聯產轉型升級。開展新型生物質能技術研發與培育,推動生物燃料與生物化工融合發展,建立生物質燃燒摻混標準。優選和改良中高溫厭氧發酵菌種,提高生物質厭氧處理工藝及厭氧發酵成套裝備研制水平,加快生物天然氣、纖維素乙醇、藻類生物燃料等關鍵技術研發和設備制造。積極推進先進生物燃料在市政、交通等重點領域替代推廣應用,推動化石能源向綠色低碳可再生能源轉型。
加快發展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
《規劃》提出,開展前沿生物技術創新。加快發展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推動以單分子測序為標志的新一代測序技術創新,不斷提高基因測序效率、降低測序成本。加強微流控、高靈敏等生物檢測技術研發。推動合成生物學技術創新,突破生物制造菌種計算設計、高通量篩選、高效表達、精準調控等關鍵技術,有序推動在新藥開發、疾病治療、農業生產、物質合成、環境保護、能源供應和新材料開發等領域應用。發展基因診療、干細胞治療、免疫細胞治療等新技術,強化產學研用協同聯動,加快相關技術產品轉化和臨床應用,推動形成再生醫學和精準醫學治療新模式。部署開展中醫藥治療重大疾病作用機制及針灸作用原理研究。鼓勵發展生物計算、脫氧核糖核酸(DNA)存儲等新技術。
健全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控機制
《規劃》提出,健全重大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加強部門間統籌協調和軍地協同防控合作,及時采取管控措施。建設平戰結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撐,做好應急物資儲備和能力保障,切實提高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完善城鄉基層治理,重點強化基層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建設,完善傳染病智慧監控網絡系統,健全流行病學及疫情溯源調查隊伍。
加快疫苗研發生產技術迭代升級
《規劃》提出,加快疫苗研發生產技術迭代升級,開發多聯多價疫苗,發展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治療性疫苗,提高重大烈性傳染病應對能力。
探索研發“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實現食品工業迭代升級
《規劃》提出,積極推進高抗優質玉米、大豆糧食作物,開展優質生豬、白羽肉雞、奶牛等禽畜和水產品良種攻關及科學飼養。發展合成生物學技術,探索研發“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實現食品工業迭代升級,降低傳統養殖業帶來的環境資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