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智慧園區還處于發展中期階段,其建設水平差異較大,絕大部分智慧園區在建設的時候沒有進行系統底層設計,只是將已知的智慧園區產品模塊進行拼湊,這種生搬硬套的拼湊無法實現數據共享,每個子模塊都存在著信息壁壘,從智慧園區開始規劃時沒有將這點考慮進去,所以就導致很多智慧園區缺乏系統化、集成化、平臺化的管理,同時這也是目前所面臨的普遍痛點,那么如何去避免這個問題呢?只有從底層設計規劃上去避免這些問題,在智慧園區規劃階段去布局各個系統板塊。

1、以滿足用戶需求從底層設計開始規劃
在數字化建設時代智慧園區正在發生深層次、多維度、復雜化的變革,智慧園區的規劃設計需結合未來10-20年的發展需求進行規劃,從底層開始設計結合用戶需求、數字技術的發展以及智慧城市建設的大前提下進行綜合考慮。主要從這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園區面積、智能硬件、智慧軟件、用戶需求、后勤維護等諸多角度進行規劃設計,可以利用大數據、物聯網技術以及可視化技術共同構建智慧園區運維平臺。
2、多個應用層級規劃開放式智慧園區
現在的智慧園區通常都是硬件感知層、數據交互層、數據網絡傳輸層、服務應用層、軟硬件一體化交互層共同構建一個互聯互通的開放式的智慧園區。由硬件感知層負責數據感知,園區中各項環節以數據形式進行體現,數據交互層將數據進行統計歸納分析,以便維護人員可以清晰準確的了解各項環節的數據情況。數據網絡傳輸層則是將統計分析好的數據傳輸至用戶大屏,讓用戶第一時間掌握運營情況。服務應用層是給用戶和維護人員提供智能化輔助服務,包含物業服務、經濟服務、遠程服務等綜合性數字化體驗服務。軟硬件一體交互層則是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產物,主要以人為本圍繞人的需求進行智慧園區設計規劃。
如果現代的智慧園區采用以上集中應用層級進行規劃設計,可以幫助智慧園區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統一協調架構,解決了以往智慧園區存在的數據不能共享、過度依賴人工、運維低效、數據信息混亂等問題,在注重智慧園區數字化建設和管理的前提下還能實現運維和提供高品質服務。為智慧園區管理企業及管理人員提供數字化園區運維管理平臺,也促進了智慧園區像數字化、生態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3、以數字化智慧城市為發展戰略方向
智慧園區作為數字化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園區在規劃時應該以智慧城市為背景考慮設計規劃。智慧園區應突破障礙關聯產業鏈,結合城市發展戰略聚焦人才和產業資源拉動智慧城市的發展。在智慧園區規劃時主要考慮城市體系建設中區,實現智慧園區和數字化城市發展的高度融合。
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將更一步地發展和深入應用,智慧園區作為智慧城市基礎建設,也是智慧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所以數字化智慧園區也將迎來一場新的發展機遇。因此在進行智慧園區規劃時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智慧城市建設為背景為用戶打造智能、高效、便利的數字化智慧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