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省生態環境廳本著規劃環評“做加法”、建設項目“做減法”理念,分兩批次開展了產業園區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改革試點工作,探索了區域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融合評價的新路子,在強化宏觀管控、夯實園區管理主體責任、提升園區管理水平、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均發揮了較好的示范效應。
2020年至2021年,通過廣泛調研,陜西省環境調查評估中心規劃環評室主任鄭娟告訴記者,她們摸清了全省225個產業園區底數及環境管理情況,完成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單元分析比對工作,形成全省產業園區分區重點管控“一張圖”和全省產業園區環境管理報告,提出了優化全省產業布局、升級削減“兩高”項目、推進園區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等指導意見。
與此同時,在環評改革工作正式啟動5個月后,2021年,陜西省產業園區規劃環評與建設項目環評聯動第一批試點園區名單公布,兩園區入選,試點期限兩年。2022年,陜西又將4個園區納入第二批試點范圍。試點通過對納入園區項目實施數據共享、簡化環評內容、優化審批流程等政策,探索了以園區環評改革提升環境管理水平、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發展的多贏新路子。
鄭娟介紹,第一批試點園區姜譚經濟技術開發區、鳳翔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別制定出具體環境準入條件及管控要求,細化了準入清單,為入園項目環評簡化提供了重要依據。試點區域在繼續執行有關項目告知承諾制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了豁免管理、簡化審批手續、簡化環境影響報告編制內容、共享環境數據等措施,創新了環評管理模式。
“三線一單”與規劃環評的銜接試點,很好探索了以規劃環評為重點,推動環評工作重心由“偏重微觀”向“宏觀微觀并重”轉變的環境源頭宏觀管控新模式。
創新環評管理模式。隨著省級“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發布實施、分區管控體系基本建立,各市分區管控方案依次發布,陜西省進一步將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落到了具體空間單元。聯動試點工作運用了“三線一單”對環境精細化、系統化和空間化管理要求,在規劃環評編制中,在園區自身特點與產業布局要求基礎上,從空間布局約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及資源開發效率等方面,制定了園區環境準入條件及管控要求,細化了準入清單,為園區項目落地提供了準入指導;同時對不符合“三線一單”空間布局要求、產業定位及與規劃環評沖突的建設項目,提前告知企業,規避投資風險。
夯實園區環保主體責任。試點工作倒逼產業園區管理機構建立了常態化監督檢查機制,使園區由原來的被動監管轉變為主動作為,形成了“高標準協調、高質量服務、高水平防范、高效益共贏”的聯動機制。鳳翔高新區建成了環保管理智慧平臺,集成了入園企業的一鍵式環境準入查詢。旬陽高新區建成環保云平臺,接入園區與企業現有的環境保護監測設備數據,實現了數據在線統計、分析研判及預警等功能,對園區涉水、涉氣及高風險企業重點領域、重點環節加裝監控,監測接入涉水企業4家、空氣監測點40個,初步實現了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情況的實時在線監管。
形成示范效應,優化營商環境。聯動試點園區通過自身試點效應,促使試點區域其他園區積極對標先進、查找差距,加大了規劃環評落實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寶雞市在試點園區示范帶動下,全市23個產業園區全部啟動了新一輪的總體規劃和環評修編,8個園區啟動了廢水處理設施建設。
園區管理部門在項目招商、設計、環評、開工、投產等節點開展了“保姆式”服務,有力支持項目搶占融資貸款先機、盡早落地建設。環評審批部門提前介入,將審批時間由原30至60個工作日,壓減至5—15個工作日。參與試點的6個園區的70個項目享受到試點政策“紅利”,總投資超過82.73億元,提振了市場投資主體信心,受到了企業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