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牧業產業園作為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載體,是內蒙古自治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探索差異化、特色化的農牧業現代化發展模式的有效抓手,也是促進農牧民增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關鍵平臺。按照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內蒙古期間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自治區財政廳通過“五個提升”工作模式全力推進現代農牧業產業園創建,力促實現園區發展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的目標。
一、提升資金引入力度 推動要素集聚發展
為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內蒙古自治區已重點圍繞大豆、肉羊、肉牛、奶牛、水稻、馬鈴薯等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創建了9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爭取中央資金6億元。自治區財政出資2.7億元,創建了27個自治區級現代農牧業產業園,對提高一二三產融合、有效帶動農牧戶增收具有積極作用;同時,推動創建了50個盟市、旗縣級現代農牧業產業園,初步形成了以園區化引領驅動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格局,為申請創辦國家農業產業園儲備了一批優秀后備力量。各級財政投入資金支持產業園建設,通過財政資金引導,積極推動更多的社會及金融資本投入產業園建設,打通了各類資本的入園通道。
二、提升創建管理成效 發揮聯農共富作用
為壓實創建管理責任,內蒙古自治區建立了省級農財兩部門聯動、盟市級政府統籌、旗縣級黨委政府主抓的領導機制,推動產業園全部建立了旗縣(市、區)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產業園建設領導小組,統籌指導各地產業園做好園區發展基礎建設規劃,推進農牧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通過拓展園區產業發展功能,帶動農牧民長期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截至目前,各產業園入園就業農牧民人數共計65.73萬人,園內農牧戶與經營主體建立利益聯結的共有44.81萬戶,園內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1萬元,均高于所在旗縣(市、區)平均水平,聯農帶農成效明顯。
三、提升監測分析能力 夯實園區創建根基
為及時掌握創建和管理運行情況,自治區農牧廳、財政廳制定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現代農牧業產業園創建指導意見(試行)》《內蒙古自治區現代農牧業產業園監測評價辦法(試行)》,明確產業發展、科技支撐、聯農帶農等6大類65項監測指標及主導產業綜合效益、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水平、支持保障水平等6個方面共21項績效評價指標。進一步完善了考核認定和監測評價制度,建立了“能進能出”的產業園動態管理機制,對所有產業園實行月調度季監測,創建合格的給予認定,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取消創建資格,收回獎補資金。
四、提升創建培訓效果 增強園區創建意識
為加強全區各地對產業園創建工作重視程度,內蒙古自治區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有計劃地組織培訓班、實地考察及調研活動,到先進發達地區學習借鑒創園經驗,開拓創建思路,放寬眼界視野。聘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立足自治區產業發展實際,有針對性地“把脈開方”,幫助各地理清創建思路,找準短板弱項,進一步推動園區建設及產業發展。同時,研究探索“產業園拉練式”培訓方法,采取自治區東西部互講、互學、互評的方式,進一步壓實各地創建責任,提升創建培訓效果,推動全區現代農牧業產業園創建再上新臺階。
五、提升政策支持力度 激發園區創建活力
為進一步加大對產業園創建后期支持力度,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財政廳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發揮農業現代化示范園區示范引領作用的工作方案》,明確在抓好現有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示范園區在種業研發、技術推廣、帶農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力爭通過規范管理,持續打造一批生產輕簡智能高效、產業體系健全發達、經營主體集中活躍、產品綠色安全高質的標桿產業園,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
通過近年來不斷探索和實踐,現代農牧業產業園創建工作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成為建設好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和融入農牧業現代化發展格局的關鍵支撐,對推動鄉村振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下一步,內蒙古自治區財政、農牧部門將繼續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強協調、強政策、強指導、優服務、高質量推進現代農牧業產業園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