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30周年之際,商務部印發《支持蘇州工業園區深化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支持措施”),通過14條措施錨定園區未來五年發展目標,從頂層設計上為園區“賦能”。
支持措施提出,要推進重點領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鼓勵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蘇州片區內符合資質的醫療機構按相關規定開展免疫細胞、干細胞和基因治療等生物醫藥前沿領域臨床研究,支持按相關規定開展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
鼓勵江蘇省、蘇州市進一步優化有利于蘇州工業園區醫療裝備創新發展的政策環境,在研究推動醫療機構支持創新型醫療設備采購應用、迭代升級等方面先行先試。以我國加入藥品檢查合作計劃(PIC/S)等為契機,推動蘇州工業園區有條件的企業高質量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助力創新藥品“走出去”。
支持政策提出,打造以生物醫藥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做大做強蘇州生物醫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核心承載區、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生物藥品制品制造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納米新材料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及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支持蘇州工業園區開展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創新試點。允許蘇州工業園區遴選1—2家企業開展生物制品分段生產試點。在園區設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服務站。建設未來產業創新試驗區,前瞻布局細胞和基因治療、先進半導體技術及應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點產業。
支持蘇州工業園區創建國家“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和中國軟件名園。鼓勵國家大基金以市場化方式積極支持蘇州工業園區相關項目。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超前布局網絡、算力,鼓勵以云服務方式整合智算算力資源。鼓勵人工智能企業和工業企業深度協作,統籌布局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探索典型應用場景。
支持措施提出要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支持蘇州工業園區打造國內領先的總部經濟集聚區,鼓勵跨國公司設立研發中心、銷售中心、分撥中心等功能機構。支持蘇州工業園區依法合規開展金融改革先行探索。鼓勵境內外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按照審慎監管原則在蘇州工業園區布局。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在蘇州工業園區發起設立理財子公司。深化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提升資金池效能,提高跨國企業集團跨境收付便利度。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支持短期入境游客移動支付服務升級擴面。
支持政策提出要促進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鼓勵發展創業投資,支持和引導民間資本以市場化方式參與發起設立與科技創新企業生命周期相銜接、與科技創新融資相匹配的私募股權創投基金。依法合規發展與創投類企業發展周期、風險特征、資金需求相匹配的金融產品。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鼓勵金融機構完善適應科技型企業特點的信貸產品,支持企業創新發展。探索利用數字技術優化信貸審批模型。引導保險機構依法合規進行科技保險產品、模式、服務等方面的探索。
1994年2月26日,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正式簽訂合作協議,蘇州工業園區(SIP)就此誕生。園區以蘇州3%的面積,創造了蘇州全市約15%的GDP,并連續八年摘得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桂冠。支持政策中提到要全面深化中新合作,支持蘇州工業園區與新加坡開展數字經濟合作,在跨境數據流動、商業和貿易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試。推進中新綠色數碼港、中新生命科學園、中新昆承湖園區等合作項目建設。支持蘇州工業園區與新加坡有關機構合作共建中新蘇州醫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