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產業優勢
本市在智能裝備方面具有特色優勢,在智能制造裝備、智能能源裝備、特色智能專用裝備等方面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智能制造裝備研發水平處于行業領導地位。智能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方面,聚集了北京機床所、國家機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精雕科技等機床技術研發和生產龍頭單位,擁有中航智、遨博、京儀自動化、哈工大機器人等工業及特種機器人制造企業以及清華、北航、北理工等機器人技術研發重點高校,擁有超同步、SMC等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制造企業。增材制造方面,匯聚了三帝科技、易加三維、鑫精合、太爾時代等金屬、非金屬增材制造裝備制造企業。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方面,擁有和利時、京儀、遠東儀表、華德液壓等高性能傳感器、智能儀表、智能控制系統制造企業。同時,匯聚了機科發展、京東等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研發企業。北京在智能制造系統集成方面擁有雄厚實力,聚集了航天云網、北自所、樹根互聯、數碼大方、石化盈科等智能制造系統集成解決方案提供商。
智能能源裝備制造能力國內領先。智能新能源裝備方面,擁有國電聯合動力、金風科創、三一重能、中科信等裝備研發和制造企業;天誠同創、合縱科技等智能電網關鍵零部件及成套裝備制造實力行業領先;四方繼保、科銳、北變微電網、電科院等企業在能源自動化集成裝備方面能力出眾。
擁有眾多特色智能專用裝備研發及制造能力。公共安全和應急裝備方面,同方威視是全球領先的安檢產品和安全檢查解決方案供應商;東西分析儀器、普析通用、北分瑞利等儀器制造商在科學儀器制造行業地位領先;中航建、大恒新紀元、天康達、新維暢想等企業在文物保護及數字創意技術裝備方面擁有創新實力。
2.發展目標
到2020年,智能裝備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掌握一批國際前沿核心技術和先進工藝,部分關鍵技術和裝備實現突破,智能機器人、增材制造、智能造解決方案等領域形成5至7家產業創新中心和產業公共平臺,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協作機器人、自動化控制系統、智能儀器儀表等領域培育一批單項冠軍示范企業,智能制造等領域形成10家左右具有一定規模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打造全國智能裝備產業創新示范區和系統解決方案策源地。
3.重點方向
一是發展智能制造裝備
聚焦重點領域,發展高檔數控機床與機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傳感與控制、智能檢測與裝配、智能物流與倉儲等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推動系統集成和行業解決方案的產業化應用。
二是發展智能能源裝備
聚焦高效、節能、綠色等核心需求,重點發展智能新能源裝備、能源互聯網裝備、能源自動化裝備,開展技術研發及首臺(套)裝備研制,支持工程應用和產業化。
三是發展特色智能專用裝備
實現公共安全和應急、科學儀器、文物保護及數字創意等領域技術突破,打造北京特色智能專用裝備產業。
二、典型案例
案例1.和利時科技集團
和利時(HollySys)始創于1993年,是中國領先的自動化與信息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集團總部位于北京,目前在杭州、西安、深圳、新加坡、印度、馬來西亞、印尼、意大利設有研發、生產或服務辦公基地。北京總部建成了可靠性與系統仿真試驗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四條自動化產品生產線。主要從事自動控制系統產品的研發、制造和服務,核心業務聚焦在工業自動化、軌道交通自動化和醫療自動化三大領域,累計為全球超過一萬家客戶提供了近三萬套控制系統,“HollySys”已成為自動化領域的國際知名品牌。公司于2008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和利時提供以DCS、DEH、SIS等自主產品為基礎的過程自動化完整解決方案,在火電、核電、石化、化工和智能過程裝備方面業績卓著。全廠一體化控制系統,全面替代進口,福建鴻山1000MW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是目前中國按現場總線技術設計、控制規模最大的百萬機組項目。和利時的數字化儀控系統,推動我國核電系統實現了全面自主化,公司業績遍布國內所有已建和在建核電站,并出口巴基斯坦。是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德國巴斯夫公司、上海電氣、東方電氣、哈爾濱電氣等企業的裝備控制系統方案提供商。
和利時提供的以ATP、TCC、BTM、LEU、TC、Balise等自主開發產品為基礎的350km/h高鐵列車安全控制系統(CTCS-3標準)和250km/h客運專線動車安全控制系統(CTCS-2標準),均取得歐洲安全認證機構的SIL4級安全認證。列車安全控制系統廣泛應用于中國眾多的高鐵和客運專線項目。自主研發的地鐵列車和地鐵車站的安全控制、運行監控和全自動化駕駛解決方案,在北京、深圳、廣州、香港、新加坡等地眾多項目中投入運行。
和利時是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創新型企業、全國優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承擔了二十多項863計劃等國家級重大科技專項、高科技產業化專項和工業強基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頒發的“國家高技術產業化十年成就獎”;擁有自主產品開發專利及軟件著作權200逾項,其中發明專利35項;參與并主持多項國家標準的制訂,其中3項軌道交通行業標準成為國家標準并發布。
和利時可靠性試驗中心成立于2008年,是集氣候環境試驗、機械環境試驗、電磁兼容性試驗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內部獨立檢測機構,該中心在2011年通過了德國萊茵(TüV)公司有關ISO/IEC 17025標準的實驗室認可評估,是國內自動化企業中最早獲得國際權威認證機構認可的實驗室之一。
和利時研發的技術創造了:中國第一套實用分布式控制系統(DCS)、中國第一套獲得國際安全認證的安全儀表系統(SIS)、中國第一套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中國第一套大型可編程邏輯控制系統(PLC)、中國第一套客運專線列車運行控制系統、中國第一套國產軌道交通綜合監控系統。
案例2.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專門從事無人機等無人智能裝備系統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是總裝備部確定的國家重要軍民融合試點單位,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承擔平臺武器系統總體的民營企業,已具備國家保密資質、國軍標質量體系認證、武器承研承制資質、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等軍工資質。
截至目前,公司員工數量約400人,研發人員約150人(60%以上擁有重點高校碩博學位),專業總師10余人,申請國際發明專利20余項,已授權8項。
公司擁有無人機飛行控制系統、電控共軸操縱系統、旋翼技術和航空發動機等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的HeliAP飛行控制系統,采用高可靠多余度航電系統、國際領先的自適應H∞控制算法和分布PEM辨識算法,比國內使用的經典PID控制算法至少領先10-15年,實現了技術的飛躍和突破,填補了國內該技術領域的空白;電控共軸操縱系統較傳統共軸直升機操縱系統零部件減少了50%,重量減輕了40%,顯著簡化了結構,提高了可靠性。
案例3.SMC(中國)有限公司
SMC全球化企業集團,是世界著名的氣動元件研發與制造商,擁有業內最大的研發、制造、服務體系,國際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在世界54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直屬分公司。
SMC(中國)有限公司是SMC株式會社的海外子公司。公司成立于1994年9月,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建立了一個研發中心、四個現代化工廠、兩個物流中心。以北京為中心的大型氣動元件研發、生產的產品出口到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企業為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及國家鼓勵類外商投資企業。開發、制造氣動元件與裝置及其他輔助元件、工業自動化元件裝置及相關電子元器件為企業核心產品,是實現工業自動化的重要基礎件,被列為“中國制造2025”強基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氣動技術與產品被廣泛應用在現代汽車制造、半導體/液晶面板、太陽能電池、LED、機器人、機器手、生物醫藥工程、食品包裝工業等行業自動化生產線。
SMC公司的主要客戶為世界500強企業,遍及汽車、電子、能源、機械及食品包裝各個領域。同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14所著名學府開展合作,在各校設立了SMC獎學金,建立世界先進的氣動技術中心,為我國培養了大批氣動技術專業人才。
企業2017年可實現工業總產值86億人民幣,出口額26億人民幣(約合4億美元),納稅總額6.5億人民幣。年研發投入約3.2億人民幣,占銷售收入的6%;平均每年新開發產品的銷售額40.1億人民幣,占銷售收入的72%。